“政府”一词的由来?
现在的“府”字出自司马光的《子鉴》,在府堂中称李为“府”,说明府起源于唐代,但正式形成于宋代。政务厅是指唐宋时期宰相处理政务的机构和场所。古代是等级专制机制,各级政府机构名称不同。最高政府称为“朝廷”,又称朝廷,是皇帝处理政治事务的机构和场所,在秦朝以前和以后都是如此。秦朝前后的其他政府机构和它们的位置是不同的。先秦时期是皇帝封国的制度。朝廷以下的政府机构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中央机构,其次是省、部、司。各省和各部拥有同等的权力,在它们之下还有各部。封国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划(中国古代是大一统的体制,现在没有主权“国”的概念,也没有政府,所有的国家都是地方行政区划),封国的政府机构也必须按照皇帝制定的等级礼仪来设置,否则就是违法犯罪。封国处理政治事务的机构和场所相当于中央“省部”一级,也叫“室”或“宫”,再有“司”级政府(与中央部同级),是国务大臣(君主的下属)处理政务,也叫“家”。“国家”这个词就是这样产生的。东周时期,皇帝名存实亡,诸侯国四分五裂,政府机构层级逐渐被打乱。秦朝以后,中央政府仍称为朝廷,其次是省部、司法厅、衙门(沿袭旧制)。后来郡改为州,朝廷称为朝廷(如衙门~府、枢密院)、州府、衙门(县政府)等等。明清时期由于儒家思想,台东发展停滞,我们没有及时现代化。东方被西方彻底赶超,台东的政治文化体系遭到破坏。自近代以来,西方历史和政治传入中国,我们用“国家”来翻译西方的主权政体,用“政府”来翻译行政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