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巧贤的工作经历
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从无到有历尽艰辛才闯出一片局面。如楼忠福、徐文荣、李书福等人。于巧贤也不例外。
余巧贤是义乌城西镇蒋木堂村人。他的父母是农民。1980 15岁的时候,于巧贤初中毕业。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过早地步入社会。
打过短工,采过茶叶,余巧贤最终选择了卖鸡蛋。起初,她挨家挨户收集鸭蛋,加工成皮蛋,在十几里外的城里卖。后来,她学会了卖给农村的机构和城里的杂货铺,让店家给她代销皮蛋。
生意慢慢做起来,三年后,于巧贤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大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出来了,余巧贤在副食市场摆摊。她对此记忆犹新。“我刚进副食市场的时候,摊位就摆在水泥台上。每天天不亮就要拉一车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关摊。这个苦,不用说了……”
然后,于巧贤走了一条捷径——品牌代理。她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品牌代理的鼻祖。一路从金日、万基区域代理,做到国内外800多个品牌的总代理。
大老板蹬着三轮车去送货
余巧贤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商业世界发生了四次转折。
1990是第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做了三年的余巧贤,跟着一群温州人到了广州。
“到了广州,我就傻了眼。副食可以这样卖。”于巧贤说:“以花生、绿豆为例。我在义乌卖的是麻袋装,在广州卖的是小袋装。包装相当精致,价格惊人。一袋18克的开心果居然卖到1.6元!像泡泡糖和流行摇滚这样的新事物是闻所未闻的。”
她把带的钱都换成了这些新东西,结果一到义乌就被抢了。
此后,余巧贤频繁穿梭于义乌和广州之间,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到1994,于巧贤已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大的老板之一了。据说当时义乌汽车站的候车室几乎就是她的仓库。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95,她走上了品牌产品的代理之路。七八年前的义乌,从事经销代理的人还很少。
1995年3月,于巧贤只身前往成都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成功拿下“金日”和“万吉”两个品牌的总代理权,随后是“生命1号”和“东阿阿胶”...
那一年,于巧贤代理产品年销售额过亿,常年有十几辆三轮车给她送货。但她经常拉货,用三轮车送货。
代理商再大,主动权都在厂家手里,最终还是要看别人的脸色。随着工厂直销、连锁配送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于是于巧仙想到了自己办厂,自己打造品牌,这成为了她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
1997 1,于巧贤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今天的康宝健品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短短几年,公司已拥有花红阿胶胶囊、芦荟胶囊、壮骨粉等六大拳头产品。
回归种植
“我的第四次转折对我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次,因为我选择了‘曹宪’。”余巧贤笑道:
仙草是铁皮石斛(干品叫铁皮石斛),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古语有云“北有人参,南有枫斗”。过度采摘的濒危野生铁皮石斛在1987被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中药材之一,市场价高达每公斤3000美元。
早在700年前,于巧贤的老乡、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在其著作《养阴论》中就提出了“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指出铁皮石斛是养阴的名贵药材。
铁皮石斛大多生长在深山峻岭的悬崖峭壁之间,那里连鸟兽都很难涉足。它的生活习性神秘莫测,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的要求近乎苛刻。这些植物一年只有一次分枝,一年大约长一英寸。一丛铁皮石斛的寿命为6-10年,本身的繁殖力极低,分布极为稀少。人工栽培铁皮石斛一度被认为投资巨大,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不可能在三五年内生产,至少需要三五百万元,不能保证最终的效益。
1997年9月,于巧贤雇了几个技术人员在义乌成立了铁皮石斛研究所,一群人在义乌城西一个砖瓦厂的废墟上工作。
一年多下来,累计投入近500万元,铁皮石斛的茎只长了几厘米。她心里没有底:这个事情还有希望吗?铁皮石斛真的有人们说的那么难种吗?带着这个问题,于巧贤来到了上海中医研究院。
听说余巧贤是铁皮石斛。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随口问:“存活率是多少?”"98%。"几个专家吓了一跳,立刻拿着笔记本围了过来,围着余巧贤提问,让她大吃一惊。
一个月后,专家们来到义乌石斛研究所。看到幸存的“草”时,一位老专家偷偷把一位高级工程师叫到一边,用上海话问道:“你搞了六年田间耕作没有成功,人家搞了一年多。你不害臊吗?”
事后,于巧贤了解到,上海中医研究所在磐安建基地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花了五六年时间,前后花了三四百万元,但成活率只有15%左右。
“我能听懂上海话。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400个日日夜夜,终于听到有人说我们第一次成功了。”余巧贤说:“我当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我搞砸了,我会再次骑着自行车去卖鸡蛋,从头再来。”
做人最重要的是素质。
余巧贤的鸡蛋最后没有卖出去。通过铁皮石斛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从2001开始,森宇公司在金华、义乌种植铁皮石斛,一举解决了铁皮石斛资源短缺的问题。2003年,珍稀药材铁皮石斛。在森被选为"国家药典"的标准,并在2004年,铁皮石斛Miq。2004年,森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她反复强调,做人最重要的是素质。这一点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复杂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接种、组培、炼苗,经过9到12个月三个过程,就可以移栽到田间,然后再培养三年。“为了保证铁皮石斛的品质,我们严格模仿野外环境,种植过程中不能施用化肥和农药。所以栽培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含量和野生的差不多,嚼在嘴里很粘,这也是判断铁皮石斛品质的主要依据。”
于巧贤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好奇。日本农学博士Hiruki Tadashi偷偷拔下两棵石斛苗,用手帕包好放进口袋。森宇公司总经理叶志根看到了,礼貌地说:“医生,你口袋里的土太脏了。要不我先给你洗了吧?”然后,他把水龙头前的泥土洗干净后,把它还给了Hiruki Tadashi。
“除了温度控制,土壤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事后,忠志博士大概觉得不好意思,回国后送了我们10株日本最珍贵的山茶花。”
2004年3月,于巧贤成立浙江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森宇实业公司、森宇药业公司、森宇生物工程公司、深圳金之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花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全资子公司,仅天凤豆销售额就超过6543.8亿元,跻身全国民营企业1000强。
而且摆在余巧贤面前的问题越来越多。她决定把公司总部搬到杭州。
“去年6月5438+10月,我们聘请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张志国教授担任首席技术工程师。他研究铁皮石斛30多年,被誉为‘铁皮石斛之父’。但现在他每个月只能在义乌工作一周。如果总部迁到杭州,张灿教授随时都可以来.”于巧贤说,“不久前,美国杜邦公司药物研发中心的一位高级研究员也有意加入,但希望在杭州工作。”
“说实话,我不是很想离开义乌。一走出义乌,我就浑身不舒服。”位于杭州拱墅区的世纪大厦,森宇集团新总部,高度21层,正在规划中,即将开工建设,2007年投入使用。
“未来,杭州将是公司的总部和R&D,出口,营销和文化基地,金华将是生产基地,而义乌将是物流和种植基地。”于巧贤说。
起源于高于草根的草根。
草根是社会学的一种方式,有人用它来形容浙商——出身贫寒,坚韧不拔,就像冬天过后草根又发芽。
于巧贤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草根精神的女企业家。从卖鸡蛋到摆地摊,再到做保健品代理,她终于用自己的韧性大面积种植了铁皮石斛,惠及千万人,成就了可观的个人事业。
她的成功不仅是时代的机遇和正确的选择,更是她个性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说,余巧贤的创业史恰恰说明:为什么今天的浙商能够屹立于华商之林之上。
有句名言:播种态度,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浙商的全面成功,离不开浙江人性格特征中“坚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