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时期,在华跨国公司需要“三个视角”和“三个战略”

西方跨国公司一直在努力应对中美紧张贸易关系的影响。虽然美国政府已经更换,但这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也越来越担心这种紧张关系可能会蔓延到中国的其他重要贸易伙伴,如澳大利亚。

因此,全球大多数公司的CEO和董事会成员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脱钩”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

所有跨国公司都应该纠正对这件事的看法,以便制定发展战略和资本议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一个以商业为导向的整体视角,所以我们想提出一个以中国为考量的战略框架。我们会从三个角度分析,提出意见,物尽其用。

市场前景:中国是增长引擎。

后新冠肺炎时代,中国是唯一复苏的大市场,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增长引擎。全球十大购物中心,有三个在中国;中国的啤酒消费市场比美国和德国大;疫情发生前,中国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疫情发生后这一比例只会增加。此外,在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中国也是全球商业环境改善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中国市场太大了,不容忽视,它能给任何跨国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增长。

中国在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市场战略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直播营销、关键意见消费者(KOC)等营销和产品开发的新概念,都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电动汽车行业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平台合作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又一个例子,中国在这一领域也遥遥领先。

科技视角:中国是

数字全球力量

根据最新估算,中国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约为5300亿美元,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13倍,投入仅低于美国。中国在该领域持续投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太空探索和高端制造,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有力竞争者。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和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2020年人工智能报告,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领先于西方同行。这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他们也参与相关的地方平台,因此可以迅速扩大规模。

制造业视角:中国是

供应链中的角色演变

从这三个角度全面思考中国,具有战略意义。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三个模块,帮助跨国公司将中国融入全球战略框架,同时降低任何相关风险。

“在中国,为了中国”战略;

在中国实现中国

就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而言,中国太大太重要,不容忽视。由此看来,地缘政治“脱钩”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相反,跨国公司应该加大力度,充分利用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潜力。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公司应确保在必要时能够扩大本地供应链,并积极利用增值生产以有效的方式满足国内需求。

跨国公司必须变得更聪明,因为它们将与日益数字化、迅速扩张的本土公司展开更激烈的竞争。本土团队需要贴近市场,了解最新发展,从中国新兴的创新商业模式中汲取灵感。他们需要建立本地设计中心,并与本地数字公司合作,以跟上新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需求不断的本地消费者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点,跨国公司需要建立强大的本土团队,提高自身实力。此外,它在中国的业务必须给人一种本地化的感觉,并与消费者和创新生态系统相连。

但需要指出的是,完全采用“在中国,为了中国”的策略也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一个只有几个外国人的本地化团队,可能会给公司的控制、管理和整合带来挑战。公司要派一个成熟有经验的外籍领导,利用好他的“董事长兼导师”履历,对公司早期的全球人才和本地人才做一个明确的全球轮岗计划,这有助于营造一种更包容、更协作的文化。

此外,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应该组建一个当地的咨询委员会来处理中国的业务。最近,几个西方品牌(如NBA和奢侈品供应商蔻驰)因其立场受到当地社交媒体的严厉批评,这值得借鉴。

其他国家:积极向中国学习。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很多东西,尤其是在创新商业模式、产品开发理念以及尝试细分新的部门和品类方面。

中国本土营销人员开发产品非常快,抱着移动优先的心态。这里有一个产品开发的大胆例子,就是雀巢的可剥香蕉冰淇淋。该产品首先在中国市场开发,其概念随后成功出口到其他地区。许多西方零售商正在积极借鉴淘宝和JD.COM等中国本土电子商务先驱的全渠道架构和实施模式。

因为中国的数据隐私要求相对温和,数字创新的生态系统非常强大,公司可以在中国尝试新的数字商业模式,对其进行改进,然后推向全球。宝马从德国慕尼黑开始在中国实施其最初的车库项目,以便在更先进的生态系统中接触电气化和自动化等新兴创新技术。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适合制造高端精密零件的地方,也为许多行业的价值链零件提供了有竞争力的价格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识产权、技术或安全方面的考虑,并不是所有在中国做的事情都可以直接或完全出口到其他地方。对于敏感的知识产权问题,可能需要探索双重发展的可能性,采取中国加一的策略(即通过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平行工厂,降低在中国制造业务的风险)。

介绍中国:利用全球优势

加强在中国的业务

市场和制造的视角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在西方跨国公司的运营中可能更加复杂。跨国公司可以学习世界上的最佳做法,吸收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在这一领域迎头赶上,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这个已经验证过很多次了。例如,西方的回收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是有效的,而中国本土的包装行业正在从这一最佳实践中汲取灵感,并进行类似的实验。此外,中国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债务增加的问题。跨国公司可以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果带到中国,在当地推广。

中国还有一个值得世界学习的地方,那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措施。中国的本地加工程序和治理框架可以学习和引进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发展创新。

中国的市场太过巨大和活跃,它能提供许多重要的利益,这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的CEO或董事会都无法忽视的。他们需要相信以商业为导向的框架,以便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观察和了解中国,并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它应该相对独立于地缘政治气候。用中国哲学家孙子的话说,混乱中有机会。

范世华,波士顿咨询集团董事总经理、高级合伙人,集团旗下亨德森研究所全球总监。Akhil Puri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合伙人和董事。Shamein Prasanta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副教务长兼国际商业和战略教授。

作者:弗兰?OIS·坎德隆、阿基尔·普里、沙米恩·普拉桑坦

译者:秦伟琪

在《财富Plus》上,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深刻而有思想的看法。让我们来看看。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扫描代码下方二维码下载财富加)。

阻力(力)

不错的钳子(钱)

不拉(换档)

颜值蛋糕(高)

选择一个独特的新年祝福,

送给你最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