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无人机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一)标准不完善
我国农业无人机行业已经起步,但目前行业内还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农业标准等。这让无人机企业很迷茫,同时政府也无法出台确切的扶持和扶持政策。据了解,国内明确出台农用无人机相关技术标准的省份屈指可数。
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价格是阻碍大多数农业大户使用农用无人机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尤其是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较好的北方平原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农用无人机,但能享受到“农机补贴”的省份很少,部分潜在客户对高昂的价格望而却步。据了解,国内农用无人机生产厂家超过100家,产品价格参差不齐,但基本保持在5-20万。
为此,农民希望政府补贴购买机械;农用无人机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场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目前卡特已经向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证书已经颁发,比其他厂商更可靠。
(三)配套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农用无人机的实际应用存在一个瓶颈,就是“行业实力参差不齐,配套服务不足”。首先,近年来,农用无人机逐渐兴起。全国各地都有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但相关配套产业链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因此,如果农民在使用农用无人机的过程中遇到产品零部件损坏等问题,无法及时维修或者维修时间成本较高。其次,农用无人机保险服务今年才刚刚兴起,还不像汽车行业的保险业务那么成熟,需要不断完善。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阻碍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但是随着科技实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