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逻辑变了。如何做到月薪65438+万?(深度分析)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首都经济”时代。
什么是“资本经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杠杆”。在物理学中,“杠杆”的作用是利用“力臂”放大“力量”,使质量较大的物体倾斜。在经济中有了这个杠杆,其活动空间和灵活性大大增强,也就是所谓的“资本思维”。未来的中国人必须深刻理解和使用“资本思维”这一工具。
资本思维
想要学习“资本思维”,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资本”。“资本”是否仅指金钱?不会的,资本是对资源的“支配力量”,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力量,叫做“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营”优化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是“资本运营”的社会价值观。
因为资本是盈利的,是增值的,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将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资源会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行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和最有效率的个人。资本的逐利推动了资源的优化,资源的优化又产生了新的资本和新的机会,于是在循环中扩张。
比如在物理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同素异形体,都是由碳形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大不相同,价值也大不相同,只是因为它们的成分和结构不同。
所以资本思维的本质是结构重组。即资源分子运行的时空和结构的调整,从而产生从石墨到钻石的增值效应。宏观资本运营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重组,比如中国的国有企业重组,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当一个社会经济依靠“资本运作”运行时,就进入了“资本经济”时代。
从经济学上讲,未来社会只有三种人。
1,第一,资源。他们是资源最直接的拥有者,靠出卖自己的资源为生,比如农民靠耕地,工人靠体力,医生靠技术,作家靠写作,还有老师和律师。
2.第二,配置器。谁拥有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拥有资源的分配权。这类人靠配置资源赚钱,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主要是企业家,企业家也属于这一类。
3.第三,资本家/投资者。他们离资源最远,但所有的资源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只是躲在幕后玩操作游戏。风险投资家就属于这类人,比如孙正义对马云的投资,以及阿里巴巴的上市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资本家没有国界,他们可以控制全球资源的流动;你可以通过金融系统控制很多其他人的资产。
所以资源名义上归资源所有者所有,实际上都归资本家所有。看一个人有多少精力,关键是他能分配多少资源。
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角色扮演,个人未来如何获得财富?只有三条路:卖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
1,资源(普通人)
“资源人”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也就是资源人的技能,也就是时间+体力,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群体。
所以普通人只能在公司找工作,卖身求财。但是普通人的时间和体力都差不多,能卖的资源也差不多。所以,要想把自己的资源卖个好价钱,只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熟练度。
这个时候读书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这也是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普遍比没有学历的人起薪高。
但是现在文凭带来的技能差距越来越小。一个普通一岁的学生和两岁的学生没有本质区别。相反,附加值还不如一个在蓝翔学挖掘机的好人高。这是因为前者多后者少,后者更注重实践。供求关系决定了资源的价格,所以读书无用论长期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更高更稀有的技能值;要么你可以通过热爱思考,做人,大量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另外,对于“资源”来说,还有天然的稀有资源,比如外貌。长得好看的普通人,在日常的婚姻、工作、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额外的财富;如果长得好看,运气好,可以进娱乐圈。成为明星后,自己的资源就成了稀缺资源,资源的价格比普通人高很多!
但一般情况下,外貌很难改变“资源人”的本质状况,只能稍作改善。王就算是健身+保养+专业的造型设计,在外貌上也无法超越刘德华,所以他是傻子,刘德华是贼。而且,外貌并不一定越漂亮越好。王和的外貌特征也是他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领、职业经理人,甚至当年的“打工皇帝”唐骏、各大明星都属于“资源人”。这种人的特点就是财富有限。
有时候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但是遇到家里大病一场,几乎就要崩溃了。有些人需要打三份工来养活孩子和病人,这很可悲。职业经理人赚多少钱都有几个,过世的明星还不如普通人。
当然,有些人天生资源稀缺。比如富二代,一出生就能继承遗产等一批稀缺资源。再比如明星的子女,他们生来就拥有媒体关注的稀缺资源;再比如,有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里,只要拆迁就能获得大量财富;你天生就有你所在地的稀缺资源,或者你运气特别好,中了彩票,这也是“运气好”的稀缺资源。
这种财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运气。而且,这些幸运的“资源人”往往不知道如何管理资源。他们的财富是不可持续的,无法增值,甚至经常被浪费。明星和富二代孤独的时候会吸毒,遗产会耗尽,大奖会挥霍。拆迁款经常被用于赌博...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我没提到的,就是卖出的风险。如果我愿意冒坐牢和死亡的风险,我会去偷,去抢,去骗。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有人抢银行得了几百万,然后潜逃,匿名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几年后,我家财产过亿,同事也被抓了。所以,你这样挣钱,你的财富会增加,但是你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最后还是不划算。
2.配置员(企业所有者)
这样的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所有者。他们往往通过大脑来设计资源的分配,通过优化资源来赚钱。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
奴隶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即奴隶);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资本的本质是资源的配置。
根据定义,企业家是从事组织和管理资源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的收入和他的配置效率成正比,没有上限。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下限就是破产。
为什么很多人想创业?是因为他们想从第一种类型爬到第二种类型。一旦从“资源人”升级为“配置人”,就意味着你不必出卖自己的技能,而开始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你的人身和经济自由得以实现,从而实现了你的人格自由。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适合创业。他们要有一定的文化、眼光、勇气、创新、机遇和资本。分配者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它们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产力的水平。配置人员非常需要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他们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方式、新组织、新原料来源的控制和调配。
这里需要提一下中国企业家的升级。30多年前,中国开始了第一次改革开放。当时整个中国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当时大环境是最好的机会。只要大胆出来谋生的人,就算没学历没知识,也成了企业家。这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
1981年,蛇口招商局打出了这句口号,中国出现了一批真正的商人。
现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此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欧美和日本,企业家永远是社会的精英。下面的中国,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理想追求和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很难成为社会的“配置者”。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在升级,一些90后出生的企业家走近我们的视野,很多老企业家主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发展,是必然!
当然,这些品质也是可以后天创造的。比尔·盖茨在发财之前已经做了七年的程序员。后天所做的一切努力,“资源人”完全可以转化为“配置人”。然而,获得财富只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是企业家的“巅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3.资本家/投资者(幕后)
这个社会的财富看似属于分散的“资源”,实则属于“分配者”。但本质上更多的是属于资本家的!
资本家的定义是:以资本运作为业的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掌握科学技术的企业家可以迅速积累巨额财富,他们的企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很大。这些企业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盟,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销售和价格运行,从而形成垄断。这时,“企业家”开始坐在幕后操纵这一切,演变成。
“资本家”和“企业家”最大的区别在于,资本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在幕后操纵企业的宏观思维。企业的产品是各种消费品,资本家的产品是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将企业的未来掌控在自己手中。孙正义投资了马云,完成了阿里巴巴。马云是企业家,孙正义是资本家。孙正义手里有n个马云,是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他也是资本家,坐在家乡做投资,操纵布局。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但为什么叫“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一个“自我市场主义”社会?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资本”是衡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在中国古代,你有钱也没用。官员可以随时抄你的财产。有钱就该向权力行贿,买官卖官。而且只要你有权力,即使身无分文,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能吃能喝,所以这是当时官方的标准。
有个公司曾经说过,自己从来不做研发,让市场上那些小公司去做研发吧。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会花钱去买。如果不卖,他们就花钱挖这个公司的几个核心。这就是资本主义。(当然无视知识产权是有问题的,正确的做法是花钱买。)
如果你有6543.8亿的资本,你可以花1000万雇佣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人,把你的资本从6543.8亿变成2亿,你在床上就赚了9000万。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你从事资本运作,你只需要聪明进取,不需要实力,不需要时间,不需要漂亮。
?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第三种人比第二种人挣钱多,第二种人比1种人挣钱多。所以1物种在努力进化成第二物种,而第二物种在拼命进化成第三物种。
中国天生有资本的人很少,大部分第三种人都是从1或者第二种人进化来的。虽然现在这种进化变得越来越难,但也不是没有希望,因为以后会更难。这就是阶层的固化,阶层间流动性的降低。
每个人都在努力探索方法。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原因只有两个:你的头脑有多聪明?或者说你积累了多少资本?
你想到一个可以改进手机的点子,你觉得这个点子可以赚大钱,所以你要问自己,你有资金去运作这个点子吗?同样的想法,三星华为可以控制更多的资金,雇佣更好的工程师,更好的推广。你确定不想奖励这些资本所有者吗?还是走向了无数人走过的死胡同?比如你做软件开发,天使投资人会不会问你一句话:“如果一个巨头山寨你怎么办?”
答案是:不工作能干什么?你以为做别的就能赚钱?几年前,我对网上疯狂送外卖赚大钱的事嗤之以鼻。这个没有门槛的行业是不可能赚多少钱的。你愿意赚1,000元去做这件事。分分钟我就找赚9000的,我就找赚8000的。信不信由你。最后,不管是送快递还是摆地摊,不管是卖中国包子还是搞IT,都会被拉到一个平均收入的门槛。因为它需要学习,需要赚更多;快递更辛苦,赚的比IT少,但还是比保洁多,仅此而已。
那么你是怎么从1的人进化到第三人的呢?
第一步是跑资本积累,不管你是愿意工作还是愿意自己做产品(有人认为是创业),先完成资本积累。这一步是最重要的,是时候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力量了,比如摆地摊,开淘宝,做网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购,开设计室,卖肉包子,拍幼儿园,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之,这一步就是卖你的人脉资源,看你卖不卖。多学点,哪怕不是为了文凭。有多难,只要不是卖健康。
第二步,利用好资本,用资本赚钱。如何用资本赚钱?问你一个问题你就明白了。如果你家开小餐馆,一个月可以赚1万,但是需要一个厨师。你的烹饪水平很高。如果你是厨师,酒店每个月净利润1万。如果雇一个厨师,一个月要八千块,酒店净赚两千元。你如何选择?
回答:请厨师!这样,只要你能用每月1000元的利息贷款,再买一家酒店,那家酒店也能净赚1000元。(补充:这家餐厅收入2000元,利息1000元,净利润1000元。数学不好的请不要给我留言好吗?知乎和微博是一个级别的。).至于你,你只需要这样设置100家酒店,每个月就可以净赚65438+万。这个时候你正在国外旅行,成为第三种人。
很多人一直在工作,没有成为第三种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开放后,很多人还是没钱,只是因为自己是厨师,姐姐是服务员,妈妈管收银,仅此而已。
所以,以后问问自己如何成为第三种人,就是一句话:“不要自己做饭,请个厨师”。如果能利用资本赚到1元,比出卖自己的体力赚到100元更符合理财思维。
另外,智力和资本,如果你只有其中一点,记住,如果你想找一个只有另一点可以合作的人,他们在等你!
另外,即使是性格相同的人,财富也是不一样的。同样出卖自己的劳动或者拥有同样资本的人,脑力和体力的付出不同,收获也不同。也就是说,两个一模一样的工薪族或者超级富二代,一个努力思考,愿意努力,一个整天玩游戏,睡觉。前者的财富仍然比后者多。但是,和打游戏睡觉的超级富二代相比,聪明勤劳的打工仔只是给生活添堵而已。
富人:我想到一件事,设定一个目标,并开始为它筹集资源。因为这种思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做事,没有钱可以借,没有人可以问,没有人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规避,敌人可以编,对手可以收买。
俗话说,性本不异,善在事假。
普通人的晋升
同时再次强调,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有上进心,不如务实一点,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曾经有一家公司的公关经理,他的儿子5岁。她每天不得不去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但她有人事部的口译二级证书,每个月都有翻译世界各地会议的任务。她也是这个翻译中心的导师。
打开博客,她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条帖子,都是她每天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文,一篇短文。她这样做已经快10年了。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女生,因为喜欢英语,所以一直在努力。
她说10年前,她曾经看到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人要想掌握一门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她当时算了一下,如果每天练五个小时,一年练300天,一个人掌握这项技能需要7年时间。
?
她说:“还好,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马上投入进去。我没有五个小时。我每天只能学习三个小时。现在快10年了。我想我已经差不多掌握了这项技能。”
再比如,甲壳虫乐队成名前曾参加过1200场演出。但是为什么做了10年公务员还是只是个小文员?为什么你在家做了7年的饭,却没有成为超级大厨,反而发现自己的婚姻痒了7年?
那是因为你没有精力和热情去练一门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事。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我们不用专业的看。
不要哀叹大学毕业就没了专业。如果从初中开始,12年的学校教育,即使每天学习一项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也只有7200小时,还有2800小时的差距;就算毕业后每天练1小时,也需要10年。
为什么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是专业对口的,毕业后还在做某件事,那就是1天8小时在练。这2800个小时只需要1年多的时间就能填满。但我们很多人,工作的内容并不是练技能,而大多是处理琐碎的人和事。事实上,我们是在浪费生命。
也许你会说,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想成为一个家庭,我只想平静的生活。那只是你的错觉。时间不多了。你每天重复的行为正在塑造你。你不想成为什么,但你注定要成为什么。
每天五个小时,如果你花在看韩剧、翻手机、打游戏上,七年后你就成了生活中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讲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故事,找不到关于自己的话可说。
花1分钟想想你最想做的事,然后每天都去做。七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谋生了。
就算喜欢逛街,有没有规定每天要试着逛3个小时?也许一开始你觉得很开心,但是每天,你都会觉得很无聊。坚持下去,就会开始怀疑。逛街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做什么?坚持下去,7年后,你可能会成为时尚达人、形象设计专家、街头摄影师、服装买手...
你打算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七年,接下来的10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