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不入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几年前spotify考虑是否入华时,最大的问题是非法下载盛行,基本没有版权保护。当时有明显大规模侵权的在线音乐试听网站至少有50家,非法下载更是肆无忌惮。只有版权方默默维权。当时spotify想进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别人偷了你傻傻的掏钱,然后收不到钱。

近年来,由于zf主导的各种行动,经济转型,WTO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版权人意识的觉醒,流媒体的兴起,以及常见的普洱茶炒作,音乐版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几大玩家的强烈需求,尤其是QQ音乐一系列独家协议的签订,将版权价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时候spotify又想进来了。首先考虑的是跟风,以非常高的价格大量涌入中国音乐。结果就是,即使免费用,还是会上QQ和酷狗。欧西音乐怎么样?音乐版权受授权区域的限制。如果你想在中国用这些西方音乐,还是要跟风,花很高的价格买。

假设spotify不在乎跟风高价入市,已经构建了一个无比全面的正版曲库,spotify会从QQ、酷狗/酷我、天天音乐、多米、网易、虾米抢走多少用户?对此我持悲观态度。

首先,以spotify目前的付费策略,价格战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后说产品。即使spotify把价格拉回国内玩家的水平,也就是桌面版和移动版完全免费不限量,下载时只向C端收取少数套餐费用。那么我们可以抛开价格因素,看看spotify。但是,这个产品好像没什么可说的。在国外也是非常好的产品,但是在国内市场份额上无法和国产化产品的情况相抗衡。简单来说,用户用这个服务来找歌曲听。在spotify的所有功能中,中国用户最常用的那些在国内产品中也有;国内大部分用户不需要国内产品没有的功能。(据说第二天打开酷狗,会被强烈的“毒蛇”音效吓到。Spotify想不到这个功能。先说UI/UX,这个好像更明显。像spotify这样“冷”的设计,必然会赢得极少数用户的喜爱。除此之外,spotify当然可以立即组织一批专家和用户做歌单,也可以在本地推荐最新专辑和热门单曲,但这种基于曲库的点播音乐服务对每个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最多是因为版权大战中一首歌没有平台,只能过去听)。spotify和那些国内玩家的产品是完全可替代的。用户迁移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既然QQ网易虾米有很多歌单,甚至建立了社交关系,为什么还要去spotify,从0开始?

当然还有内容审核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spotify这些年没有进入中国是因为得不偿失,没有必要。

如果来了,怎么和国内同行竞争?

个人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

1,与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比如成立合资公司,而不是简单的5元/月免费流量试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任选一家。毕竟这些运营商都有自己的音乐服务。虽然产品很烂,但是因为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还是有一定收益的,运营商不应该放弃在线音乐服务这块肉。毕竟4G已经普及,作为基础设施的运营商肯定不愿意只做流量管道,看别人跳舞。

2.即使QQ频繁与国内外各类版权人签订一系列独家版权分销协议,也不清楚是否独家,但每份协议都有时间限制。而国内其他派系的玩家肯定也是满腔怒火,不可能退出流媒体/数字音乐领域。Spotify可以作为国外老大盘活一系列上游资源,拿这些资源和国内其他绷着脸的派系玩家抱团。不过要想进入中国,这个圈子有点大,而且不仅仅是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