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
(1)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规模之比是否相同?
如果有两个AB国家,人口和资源条件基本相同,实体经济总规模(不包括用货币计算的实物产品和劳动产品的总产出、交易和消费)也基本相同,货币周转速度也基本相同。如果A国货币供应总量(M2)为10万亿元,B国货币供应总量(M2)为20万亿元,那么,如果A国货币供应总量为20万亿元
(2)货币周转率是否相同?
如果有两个AB国家,人口和资源条件基本相同,实体经济总规模基本相同,货币供给总量(M2)基本相同,都是10万亿元A或B,但比如A国储蓄率高,货币周转率一年0.5次,而B国储蓄率低,消费信贷发达。国内货币周转率一年1次。一般来说,如果A国劳动的平均小时报酬为5元,B国的平均小时报酬为65438元+00元。
(3)整体劳动生产率是否相同?
如果AB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同,但B国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很高,导致B国整体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那么,在薪酬均等化的作用下,B国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和劳动生产率低的行业的单位时间劳动报酬会逐渐趋同,导致B国几乎所有工种的劳动报酬都高于A国。
(4)国际贸易是否平衡?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A国和B国之间的贸易常年处于顺差,A国的大量实物产品进口到B国,B国用本国货币支付大量货币,A国储备B国货币作为硬通货。那么,B国就可以无所畏惧地扩大财政赤字总额,或者悄悄地大量发行本国货币,直接支付巨额的政府支出、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从而导致B国的劳动报酬远高于a国。
A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出口了大量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虽然少数富人和政府增加了B国的货币等一些虚拟财富,但A国的广大民众却减少了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服务和资源环境。强制结汇后,国家外汇储备将同时增加,国内基础货币总量也将同步增加,这将导致A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严重下降,A国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人为处于劣势,国际国内金融风险同步增加。
(5)汇率是多少?
如果AB国家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之比、货币周转速度和整体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同,两国的国际贸易也处于平衡状态,A国和B国每百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在国内基本相同,但在外汇市场上, 如果2元中的A国货币可以人为地换成0元中的B国货币,那么仍然会产生两国同工不同酬的假象,两国的国际贸易也就无从谈起。
比如两个国家,卖价都是1元的本国货币。在汇率的误导下,A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会把自己的产品卖给B国。虽然卖出价是1元(B国货币),但是1元的B国货币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2元的A国货币。仅通过出口贸易,A国企业就获得100%的毛利。因此,A国的企业会争相从事对B国的出口贸易..在汇率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如果A国所有企业在外汇市场上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后,都愿意把B国的货币换成A国的货币,那么A国的货币就会升值,B国的货币就会贬值,迫使汇率趋近于1:1,出口优势就会丧失。但是,如果A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人为地将其货币对B国货币进行紧缩,常年将汇率固定在2:1的弱势,并且为了稳定汇率,常年实行强制结汇政策,则政府以2:1的比例将B国货币全部兑换为A国货币, A国企业的出口优势会长期保持,A国的国民财富会逐步维持。 同工同酬之间的差距不仅不能弥合,而且还会加剧。
(6)劳动力供求关系是什么?
如果AB两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之比、货币周转速度和整体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同,两国的国际贸易也会保持平衡。但是,如果A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而B国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过剩问题不是很严重,那么劳动力过剩严重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就会相对较低。
从人均资源的比较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7)劳动力如何比较?
如果A国的劳动力没有自己的工会,在与资方的竞争中就会长期处于被践踏的劣势,而B国的劳动力不仅有自己的各种工会,而且在与资方的谈判中也有一定的实力。那么,在一个工会强大的国家,劳资的分配就会相对均衡,劳动的报酬就会相对较高,反之亦然。
(8)或多或少的知识产权。
如果A国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后来者,B国是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很多产业的知识产权早已被B国占有,那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A国将长期处于竞争劣势,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将被B国垄断,在国际分工中, A国只能从事B国放弃的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产品的生产,导致A国劳动力的小时产值很低,B国劳动力的小时产值很高,最容易导致两国在同工同酬方面的差距扩大。
可见,穷国和富国做同样的工作却得到不同的报酬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是交织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