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智能图书编校系统到底有什么强大之处?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系统“中智编校”于04年8月1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旨在建立集版权保护、智能编校、图书出版、印刷服务、版权管理和运营为一体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生态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在发布会上指出,21世纪,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图书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图书出版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图书出版过程中,稿件修改主要以纸质形式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重复性强。知识产权出版社凭借大数据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自主研发并建立了“中智编校”智能图书编校系统,将极大推动新闻出版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出版行业智能化发展,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人工智能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据悉,该系统是继《笑与飞》机器翻译系统之后,知识产权出版社在人工智能领域自主研发的又一新产品。该系统实现了图书出版流程的无纸化、电子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出版质量,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出版效率,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刚介绍,“中智编校”图书智能编校系统采用“产品化、平台化、云化”的“三步走”建设思路,现已实现以文字为主、无复杂版面要求的图书智能编校。系统采用模块化工作模式,各子系统和子模块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也可根据需求定制系统全流程,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
“中智编校”系统包括电子化流程管理系统、智能编校核心系统、复杂单元编辑识别系统。其中,智能编校核心系统具有智能校对、稿件评阅、电子校对、一键排版、多种数据格式转换等五大模块,促进了图书校对智能化、图书排版便捷化、电子图书出版的实现。
发布会上,即将商业化的“中智编校”系统也与多家出版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