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知识产权支撑产业的调整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方针非常明确,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现代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上述目标,都需要高科技和知识产权的支持。
从中国产业现状来看,产业调整的紧迫感已经逐渐渗透到产业末端的企业。例如,面对我国造纸行业长期存在的“三高”局面,相关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再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四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山东华泰集团,针对造纸生产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围绕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新技术,实现了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标,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70余项。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凭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功度过金融危机,展现出新的活力。很多类似的事实足以说明,一方面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只有调整和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和发展。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点和途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也非常突出。中国非常重视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0,11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科技进步奖一般项目的36%。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方面有一定的储备,有些非常少甚至与国外同步,有些领域还具有领先优势。以属于信息产业的物联网产业为例。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已有10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一定基础。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春明教授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采访时表示,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非常激烈。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在中国的专利部署不断增强,因为在中国的专利部署是发达国家在中国获得战略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认真对待,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有关专家认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要认清产业结构调整中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形势。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巨大的供需市场为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等技术贸易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中国必将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战略要地。同时,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作用。2065438年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总干事田力普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杰弗里·奥尼亚马时表示,中国始终把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当前,中国正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是支持发展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