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保险人在取保候审阶段自杀会怎么样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阶段,被保险人死亡的,犯罪的案件驳回,不犯罪的无罪释放。执行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时,应当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应当承担的后果。取保候审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依法应当没收保证金的,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应当作出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的决定,并通知决定机关,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还应当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连同有关材料一并送决定机关。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应当根据决定机关的意见,及时作出没收保证金的决定,并通知决定机关。取保候审人员的义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提审时及时到场;(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根据不同情况,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担保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前款规定的,保证金应当在取保候审终结时退还。取保候审是缓刑的一种。被取保候审的罪犯,在社区矫正期间需要遵守社区矫正的规定,在规定的范围内按时报到,学习工作,外出要提前申请。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规定向检查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检查机关关于接待来访人员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检查机关批准。司法所监督要严格落实日定位、周听证、月汇报、季考核的要求。以下八罪不适用缓刑:1、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不适用缓刑;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不适用缓刑;3.缓刑不适用于累犯。指已满18周岁,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4.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5.因侵犯知识产权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侵犯知识产权再次构成犯罪的,不适用缓刑;6.对于不思悔改的罪犯,不适用缓刑;7、拒不交出非法所得不适用缓刑;8.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适用缓刑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天“早8点到晚6点”对矫正对象进行定位、询问,矫正对象每周向司法所汇报生活、工作情况,每月提交书面思想汇报,每季度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全面了解矫正对象的生活、工作实践和思想行为动态,司法所组织矫正小组成员和村社区干部进行了全面走访,详细了解实际情况,推动社区矫正措施和责任的落实。因此,未经许可,社区矫正人员不得超越司法所的监管界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十九条: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决定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遵循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社区矫正决策机关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告知其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和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责令其按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