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乡村振兴规划必须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和需要有序推进和实施,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1
发展乡村旅游
挖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夜经济”、农家宴、地方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面向中小学生的农业科研实践教育基地(营)。2021进行线上推广、云培训,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广活动,融入美食精选、创意发布等元素。
2
建设美丽的休闲村
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精品休闲农业园区,推进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的精品乡村休闲旅游景区,遴选一批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2021年,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区150个,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0个。
三
创造一个田园综合体
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塑造农村“形、实、魂”,建设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农村综合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于一体,实现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生态稳定。
四
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致美观、布局一体化”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几村、多村并举的发展格局。2021制定了“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范指导意见。新认定4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布全国农村特色产业产值654.38+00亿元县、654.38+00亿元镇、654.38+00亿元村。
五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以镇(乡)域1-2主导产业为重点,吸引资本向镇集聚,吸引人才进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利益密切的农业强镇,培育一批产值超过1亿元的农业强镇,建设主业强、产业旺、宜居宜业的农垦区。2021,将建设300个农业产业强的城镇。
六
升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按照“粮头吃尾”、“农头工尾”的要求,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原料生产、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的有机衔接。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园区和细分行业10强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超过1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七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产业环节,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建设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完善、综合竞争力强、产值超过6543.8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过6543.8亿元的骨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农村工业区域增长极和产业高地。2021年,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八
打好种业攻坚战,洗心革面
农业现代化是以种子为基础的。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农业种质资源和畜禽种质资源第三次调查收集,加强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基础育种研究和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研究。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升级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南繁育种硅谷建设,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主要品种研发推广后的补贴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九
农业食品创新平台的构建
依托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地区和机构,建设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努力打造一批平台,形成一套机制,攻克一批技术,转化一批成果,打造一批装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2021年将建设若干个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完善一批国家农产品加工R&D分中心,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专家指导组等5个农村产业专家指导组。
10
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加强标准和技术指南指导,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迟初加工,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香肠、奶变奶酪、菜变菜、果变汁等食品初加工,培育一批农食融合企业。2021制定加快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促进农业和食品工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11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培育一批生产规范、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产业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多元化发展、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2021年度农产品加工业10强企业发布,创建了一批国家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
12
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打造县域内农业全产业链,选择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系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的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的广度。2021公布了一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模式和“链主”企业,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13
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开展农村特色产业调查分析,引导农村手工业做精做细,打造具有“乡名”“地名”特色的“金字招牌”。2021建立了国家农村特色产品目录,推广了一批农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宣传了一批农村特色产业知名品牌。
14
推进农特产品包装的品牌化
15
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依托具有农村特色的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准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以县域布局的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
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整合,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分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建立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组织开展“企业兴村”行动。稳步推进反映全产业链价值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