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贵阳城建有哪些重大举措?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
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6543.8亿元,45个政府投资项目转为固定资产。立足提升我市在西南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0亿元。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贵阳通往全国的7小时快速轨道交通圈的机遇,积极配合省里做好贵阳至广州、重庆、昆明、长沙、成都等快速铁路和沪昆高速、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开阳港区、西峰港区等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内快速铁路网工程,启动城市轻轨1号线全线建设,今年完成会展中心站主体工程,完成铁路、轻轨及配套设施投资60亿元。开工建设“两路两环”和发展大道三期,加快清镇至织金高速公路建设,做好清镇至黔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抓好39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6543.8+06亿元。滚动完善工业项目库,确保工业项目库投资规模保持在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占项目库总量的30%以上。立足“三创一办”,抓好公建项目和环境整治,完成投资34亿元。做好与协办全国人民运动会相关的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工作。建设省级危险废物和市级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实施莘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继续加强“两湖一库”等重要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搞好南明河全流域综合治理。
促进消费
让大学生就业十年,买房。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促进对外消费。以避暑季、温泉月为载体,办好药博会、农博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花溪夏季艺术节、美食节、购物节等系列活动,加快武当生态体育公园、修文苏格兰牧场二期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建设,打造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凯宾斯基酒店、希尔顿酒店、保利国际温泉度假酒店、武当国际温泉城,吸引更多游客来贵阳消费。稳步扩大住房消费。启动10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一批棚户区改造试点,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应,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购房实行货币直补,让大学生就业十年后买得起商品房。修订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联合房企赴外地开展“夏都购房休闲游”活动,推动旅游地产发展。
产业调整
旅游收入增长40%
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取国家创新企业孵化器挂牌,建设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R&D一期和生产基地。在高新区建设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完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目录。
推动服务业升级。推动旅游业更上一层楼。游客数量增长20%,旅游收入增长40%。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引银入楼”工程,推进花旗银行、浦发银行等6家银行贵阳分行上市开业。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设立若干村镇银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建流通领域国家物流示范城市,规划建设小河“无水港”,搭建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启动二戈寨物流配送基地、金阳物流园、清镇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动漫软件等创意产业增长50%。
坚持大调整、大开放,为振兴工业经济做实事。力争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3%,高技术产业增长20%。加快重点企业发展。培育1家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发展一批年产值1亿至50亿元的骨干企业,确保2家企业在主板上市。
城区扩展
新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
大力实施城市扩张计划。以绕城公路和“五号路”开通为契机,以路网建设为主导,以配套设施建设和各片区功能完善为重点,启动朱槿、燕莎、水东三个立交连接工程建设,加快城市拓展步伐。新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品质。重点实施遵义路等18主次干道街景整治、公园路、文昌路"白改黑"等项目。推进东部新城、三马区、中心城、金阳新区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集交通监控、信号控制、及时诱导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管理智能系统。实现城区出租车运营一体化,适度增加出租车数量。开展政府购买市政服务改革试点。深入开展文明城镇、社区、学校、医院等活动,开展绿丝带志愿者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查找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攻关精神,狠抓整改,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指标在规定时间内达标,力争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统筹全国人运会奠定基础。
城乡一体化
深化户籍改革推进居住证制度
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力度,重点扶持50家市级龙头企业,培育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就业。提升农业产业特色。继续大力实施畜禽、蛋、奶、果、菜、花、药、茶等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加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花溪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4个规模化奶牛场,建设一批中药材基地、花卉基地、无公害果树基地、无性系茶园、大型生态蔬菜基地。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确保主要农产品基地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面实施扶贫。
重点解决3.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强新农村建设。巩固提高12个省级示范点、38个市级试点点、10个精品民族村成果,全力做好100个重点村的规划建设。
低碳经济
率先开展环境权交易试点。
加强林业绿化建设。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尝试先进行排污权交易。支持阳光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贵州环境交易所,率先开展环境权利交易试点,将其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排污权交易平台。争取在国外成功拍卖开阳户用沼气捆绑碳交易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后产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以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为重点,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学校试点,推广使用节能灯等清洁能源产品,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让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
申报建设贵阳综合保税区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完成30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将国有资产管理重心转移到加强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来。完成市自来水总公司资产重组,力争组建水务集团,实现给排水运营与城市供水管网一体化。稳步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管道燃气等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培育20家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力争3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打造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引进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3至4家国内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贵阳。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食品出口,积极拓展中东、非洲、东欧、中亚、东盟等新兴国际市场,申报建设贵阳综合保税区,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改善民生
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就业方面,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40%的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零就业”家庭动态继续为零。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强社保资金监管。失业保险扩面3万人,工伤保险扩面3.5万人,生育保险扩面4万人。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和学区划片入学制度,逐步消除“择校”现象。新建农村寄宿制标准化学校6所。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成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机构。建立市级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启动市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打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禁毒等专项行动。
政务公开
坚持政府信息“公开是常态”。
转变政府职能。做好经济预测预警工作。特别是要及早落实资金和土地,财政资金要重点保证续建项目、保证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保证“三创一办”急需项目;加快银企对接,争取新开工项目一季度落实资金盘子;抓紧审批急需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已实施项目用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紧密联系我市发展实际,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主线,编制了“十二五”规划。
坚持政府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重视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全面推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继续实现公用经费、行政购车经费、出国考察经费等支出“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