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收支政策及入世后的变化?
首先,根据一系列双边协议规定的入世条件,中国承诺进行实质性的贸易改革。平均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17%降至10%以下。信息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和电信设备)作为从中国进口增长最快的产品,到2005年将享受零关税。
贸易限制的减少和贸易量的扩大将大大增加实施现有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复杂性,并进一步削弱这些管制的有效性。中国于1996 12 1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原因是开放的经常账户使得资本管制难以完全有效。
考虑到中国资本管制的实际经验,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将进一步削弱这些管制的有效性。一个显而易见的困境是,只要经常账户可兑换,就很难全面实施资本账户管制。交易体系越开放,资本泄露和外逃的渠道就越多。
其次,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之一,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大幅度开放金融服务贸易。加入世贸组织两年后,外资银行将获准经营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将获准经营中国居民的零售业务。将允许外资资产管理公司与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外资股权不得超过33%)。
中国入世后的变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促进贸易和资本流动,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有鉴于此,中国加入WTO将对中国目前的资本管制体系产生巨大压力,并明显威胁到这些管制的有效性。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将凸显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与资本流动持续受限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加速私有化、养老金制度改革、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将扩大对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有力推动资本管制的大幅度放开。资本自由化将是中国国内改革进程的自然延伸。
中国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的进展以及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过渡也将推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预测中国有可能在五年内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而不是10年或更长时间。
扩展数据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利用官方储备的变化或临时性外部融资来解决外汇的过剩需求和供给。
2.汇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逆差。
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其支出税和其他手段来影响国际收支的政策效果。
4.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的变化而达到的政策效果。
5、直接控制,政府不愿意或无力运用汇率、财政、货币等政策来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所采取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它包括货币控制、金融控制和贸易控制。
百度百科-国际收支平衡调整的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