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少林寺文化。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南麓,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km处。
背靠五乳峰,群山环绕,群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东为太师山,西为少师山,各有36峰,群峰赫赫有名。该寺位于少室山脚下的密林中,故名少林寺。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65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中的8处历史建筑(11)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早期祠堂、塔林)和东汉三阙(太史阁、少师阙门、齐木塔)。少林寺又称和尚寺,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寺”的美誉。是中国禅宗祖庭,始建于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三十二年后,印度著名高僧达摩来到少林寺讲禅,在少室山上为佛祖设寺,提供衣食。此后,寺院逐渐扩大,僧人数量与日俱增,少林寺名声大振。达摩在中国被称为禅宗祖庭,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地图
此数据来自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少林寺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几废几兴的曲折历史。574年(北周建德三年),武帝禁佛,寺毁。大象年间重修,更名为佛寺,将慧远、弘尊等120人称为“菩萨、和尚”。隋朝,大兴佛教颁令恢复少林之名,赐百谷坞百顷良田,成为北方一大佛寺。初唐时,秦王在王剿灭割据势力时,得到了僧人的协助,少林僧人因此而闻名。高宗和武则天经常参观这座寺庙,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唐会昌年间,佛教被武宗封禁,大部分寺庙被毁。到了唐末五代,寺庙逐渐衰落。宋代略有修缮。1312年(清元元年),世祖命扶余和尚方丈少林,令其为大同开府第三司,统领嵩山各寺。当时中外僧人聚集在一起习武拜佛,僧人往往有2000人左右。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红巾军至少还在森林里,和尚都跑了。明代有八个皇帝到庙里出家,他们反复写信。
嵩山少林寺(16)景观大修,寺庙规模发展。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关心少林寺,或题碑或巡庙。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炽烈寺破坏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等主要建筑。很多珍贵的藏经、寺庙记录、拳谱都被烧成灰烬。寺内有山门、客厅、达摩亭、白宫、地藏殿、千佛殿、塔林、楚祖寺、祖儿寺、十方寺、达摩洞等。千佛殿内有500幅明代和汉代的毗卢壁画,殿旁还有220多座建于791(唐贞元七年)的塔林,如唐代宝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元恭塔等。寺内保存有许多唐代以来的石碑,如唐太宗题少林、武则天题诗、谭洁题词、少林寺题词、凌云禅师塔题词、龚宇和尚题词、Xi庵禅师道题词、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辰碑等。1982后,为方便中外文化交流,国家对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恢复重建,现已形成以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方丈室、李雪阁、西贤殿为主题的嵩山少林建筑群,使千年古刹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此段落的来源
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传入罗松。“乘”是乘,小乘佛教讲的是自我少林寺。
解脱,大乘佛教讲的是普遍的拯救。除了目的不同,大乘在修行上相对简单。随着大乘佛经的传入,佛教的影响开始波及民间。三国时期,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正式出家的汉族僧人在罗松诞生。他就是朱时兴。出生于嵩山南麓颍川的朱世行,在罗松出家后,以传播佛教教义为己任,致力于佛学理论的研究。当时流行的大乘经典,在性质上还是比较简单的,很多观点其实并不明确。于是,他“誓捐性命,谋大财”,于魏甘露五年从罗松出发,开始了他西天求法的壮举。在于阗,朱世行抄写了90部梵文版《般若经》,西晋太康三年,又派傅汝檀等十名弟子护送《般若经》回洛阳。10年后,由精通梵文和汉文的天竺高僧朱淑兰和西域博学的高僧乌罗查翻译成《光明般若经》,共20卷。汉代《光辉般若经》非常盛行的时候,朱世行还在于阗,最后80岁去世。《梁大师传》说他死的时候,是异相。火葬后,“俸禄尽,遗体犹存”。念完咒语,骷髅断了,他的弟子们就把骨头收集起来,建了一座塔来供养他。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的寂静森林中矗立着一座寺庙,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袁弘为了解决印度僧人巴陀在Xi的传教问题而修建的。但少林寺却因为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而闻名天下。少林寺建成30多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三年,达摩听从西天二十七世祖师般若多罗的指示,不辞辛苦从南天竺国渡海到东方大地,开始了禅宗在中国的传播。人们在谈论禅的时候,往往会用一派“乡土风光”来表达自己对禅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少林寺,有禅宗祖庭之称。达摩初抵金陵,过了一月,来到永宁寺,只见九级宝塔“金盘耀云表;宝多含风,环出天际;边唱边赞叹,真是神奇。”他自称活了150岁,环游世界。他从未见过像永宁寺这样美丽的寺庙。于是,达摩唱起了《南无》,双手合十,赞美不断,已经把心许给了罗松。达摩离开永宁寺后,来到了几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并在此长住,终日面壁。面壁似乎是一种追根溯源,也似乎是一种等待时机。这时,嵩山有个叫申光的和尚,听说达摩祖师住在少林寺,便前去拜谒。达摩坐在墙上,不置可否。申光并没有气馁。他心想:“古人求道历尽艰难险阻,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古人还是这么做的。我能有什么美德?鼓励自己!”冬天很冷,漫天都是雪。夜幕降临,神光依然一动不动地立在殿外,清晨的雪还没到他的膝盖。达摩接着问:“在雪地里站久了,你要什么?”上帝泪流满面,说:“只望和尚慈悲为怀,为我传道。”佛法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稍有犹豫。申光明白达摩的想法,于是他用一把锋利的刀切下自己的左臂,放在达摩面前。达摩把他留在身边,给他取名惠科。少林寺的李雪亭是为了纪念惠科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的。达摩雕像
禅师达摩授予惠科《楞严经》四卷,惠科是日后东土禅宗的第二代祖师。从此,禅宗在中国流传下来。禅宗的发源地在印度,在六祖《坛经》中有记载。相传达摩是释迦牟尼佛最早传下的佛法的第28世祖师。罗松教传入后,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教派,后人称之为禅宗,又称佛法创始人为东土始祖。禅宗流传久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教义和修行方法的朴素。在内部传授和传递佛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条化、形式化的现象。如果只注重考证而不去把握精神,就会失去学说的灵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禅宗提出了“教人,不立言,直指人心,视自然为佛”的宗旨。所谓“教外不传道”,就是有教规以外的教导方法。禅宗的朴素体现在“见性成佛”的思想上。禅是“禅定”,佛教称静心禅修。佛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禅修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的阶梯层次和反复修行,主张每个人都有佛性,即“自然”,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先天智慧,即“菩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佛,虽然很难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恍然大悟的。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对自己的本性没有觉察。一旦“拨开迷雾,看清天空”,就能看清自己的本性,自己就是佛,把佛变成了凡夫俗子。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慧能提出顿悟说,连打坐都免了。他认为顿悟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养足道场长大,是心之情,同自然之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使顿悟成佛。少林功夫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波斯托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就能在井边踢毽子五百次。在井上踢毽子很危险,你可能还没到家就掉到井里了。少林功夫的许多动作都是由僧侣们在日常工作如挑水、扫地、劈柴和烧火的启发下提炼出来的。最深的功夫其实是最普通的功夫。被称为少林功夫源头的《易筋经》,记载了一种疏通人体经络,强筋壮骨的功夫。达摩采用观壁的方法参与冥想,静坐久了难免犯困,要经常起来活动活动肌肉。相传达摩离开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子。箱子上没有锁,但却打不开。聪明的和尚一用火烤,铁盒子就被打开了。原来的铁盒是用蜡封起来的,防止水汽侵蚀。铁盒里有两本书,一本是《易筋经》,一本是《水木经》,都是梵文。当时,少林寺里只有二祖惠科真正懂梵文。惠科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带着易筋经环游世界。寺里也有一些和尚,对梵文略知一二。你把他们翻译过来,依法修行,以至于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一个和尚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看到了天竺和尚的秘密。借助于普遍的秘密真理,《易筋经》以中文出版。惠科旅行回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当我们对比两者时,发现《易筋经》和《水木经》是一体的。自《易筋经》问世以来,少林僧人就与打坐、习武密不可分。宋岳·林山生来就有佛。文帝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一代高僧玄奘在嵩山北麓的苟镇陈赫村悄然诞生。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相继创立。玄奘研究佛教,将其引入中国各种儒家经典,发现其中的观点差异。这种“几百年来,没有工匠决定”的分歧和争论,玄奘会决定。他还选择了朱时兴的西进求法之路,想到印度求瑜伽师之地的理论来统一诸子百家。玄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莫迦陀的佘成王,向主持界贤学道五年,成为精通五十经的十大德行之一。公元645年,唐朝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长安,数十万人迎接,争相见证唐僧的恩宠。从那以后,玄奘19年来翻译了75部佛经,1331卷。并完成了地理学巨著《大唐西域记》。唐朝初年,少林寺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僧人队伍。武德时期,少林寺有65,438+03名僧人,他们在抗击王的战斗中出力不少,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力建国后,李世民太宗后来封高僧坦宗为大将军,并特批少林和尚练僧兵,杀杀杀,吃酒肉。后来的朝代互相习惯了。寺庙里有一块& gt,描述了这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名寺,并获得“天下第一寺”的称号。到了宋代,少林武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寺内有2000多名僧人。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曾被以武艺闻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封为晋公。明代少林寺达到顶峰,从清代开始衰落。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座塔林,是唐代以来少林寺方丈的墓地,有250多座塔。这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和形状各异,大多有雕刻和铭文,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少林寺里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山门额上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所写。山门后的大过道和东西走向的小马路旁立着几十块石碑,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篇碑文是在中国留学的日本禅僧所写。
编辑这一代
据史料记载,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有五大门派。元初,少林寺一位名叫扶余的高僧统一了五大门派,在少林寺雪亭创立了曹东教,并为后人写下了一个方子。从此,少林寺僧人就以此命名。本简谱70字,内容为:(雪亭为真)赋、会、知、子、绝、僚、本、元、可、物。周、洪、蒲、广、宗、道、清、通、宣、祖。清、精、真、如、海、战、吉、淳、真、素。道德,行动,永恒,坚持,美丽,体格,恒常,坚定,坚实,心,郎,照片,隐居,深度,性,光明,洞察力,钦佩和欺骗。忠诚、正直、善良、幸福、吉祥、真诚、爱、愿、济、中庸。雪,庭,行,寻,师,导,儒,归,铭,道。这个谱的建立和延续,标志着少林寺从此形成了一个后继有人的佛教寺院。目前最常见的有:德性生成、行动、永恒、延宕、恒常。
编辑这个方丈。
释永信大师,1965,安徽颍上人,俗姓刘,法名应城。现为少林寺方丈,少林寺第三十任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武术明星释小龙大师。他是中国第一个拿到MBA的和尚。释永信成立少林寺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对少林寺进行商业化推广。
建筑艺术
概述
少林寺常住院在河南登封邵熙河北岸。这座寺庙很宏伟。从山门到千佛殿,* * *进入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院落。山门的正门是一座三间宽的单檐建筑,坐落在山顶上。它坐落在一个两米高的砖砌平台上,左右两边是坚硬的山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高低低,很有气势。门额上有清朝康熙帝亲口提及的“少林寺”三个大字。一进山门就看到佛龛里供奉的弥勒佛,挺着大肚子,笑容满面。他们被称为“大腹便便的佛”和“心高气傲的佛”。神龛后面矗立着少林寺的守护神韦陀的木雕像。过了山门,便是隧道,两旁的石碑如林,故称碑林。锤谱堂位于山门碑林西侧,这里有泥塑和木雕。达摩祖师
过了碑林,便是天王殿,三殿重檐歇山顶,外有两个大金刚,内有四尊天王像,雄伟壮观。穿过国王大厅,接着是大雄宝殿。寺内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等佛像,观音像挂在影壁后,两侧立着十八罗汉。大雄宝殿之后,还有一座八百万卷藏经阁,是僧尼说藏经的地方。殿前过道上有一口大铁钟,铸造于明朝万历年间,重约650公斤。藏经阁东南是禅房,僧人在此打坐,对面西禅房是会客大厅。过了法堂,来到住持室,住持住在这里,担任主任。乾隆有一次过洛水到西边少林寺,就住在那里,写了一首诗:“明日看中岳,今夜住少林。心静依六禅,殿深依千山。树古风留声,土灵黄昏变阴。我该教榕树雨,送我夜窗唱。”有一尊1980日本赠送的青铜达摩像。东侧是一尊弥勒佛铜像,墙上挂着“佛教八僧”和“持法一苇渡河”。方丈室后面的达摩阁是一座单檐的寺庙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惠能在雪中坐等佛法,断臂的地方。东附殿位于达摩亭西侧,1983重建。有一尊阿弥陀佛的石像和一尊达摩的影石。千佛殿,又名毗卢阁,供奉毗卢格纳(达摩佛)佛像,占地数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寺庙。此外,千佛寺东侧还有一座白房子,西侧有一座地藏王屋,都很壮观,值得一去。少林寺的文物也很丰富。寺内保存着珍贵的碑刻,如武则天题写的《唐田厚玉石碑》等文物。少林寺西边不远处是中国最大的塔林。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僧人的陵墓,共有230余座,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它们造型优雅,石雕精美。宝塔碑刻大多涉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术。少林寺塔林入选世界纪录协会最大古塔建筑群,为世界之最。从塔林向北约一公里,就到了楚祖寺。它是河南省最古老、最有价值的木结构建筑,为纪念达摩面壁而建。檐柱、内柱、墙下石刻、祭坛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大雄宝殿神龛里有一尊达摩像。从楚祖安出发,沿着山路爬上五如峰,就可以到达摩洞了。洞内有四尊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洞外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牌坊。据说达摩在这里已经十年了。由于他功夫深厚,他的人物造型被印在岩石上,留下了传说中的“法影石”。周恩来总理的诗“十年长城非好汉”就是出自这个典故。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爬,山顶上有一座佛寺,是第二祠堂。相传禅宗二祖惠科向达摩学佛,断臂传世后曾在此养伤。寺庙前有四口井,据说是惠科挖的。这四口井离得很近,但是水的味道不一样。它们被称为“卓西井”,当地人也称之为“苦、辣、酸、甜四口井”。
宫殿大厅
山门是少林寺的大门,建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1974年翻修。山门上方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黑金匾,匾上写着“少林寺”四个字,匾中间刻着“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章。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雌雄相对,清代雕刻。山门八字墙东西两侧对称有两个石方。东石坊外横线为“祖元地本”,内横线为“巴陀创”;西施坊内旗为“大乘度假村”,外旗为“宋少禅森林”。山门整体结构配置比较高和低,非常和谐。位于碑林尽头的天王庙,因象征“风、谐、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寺内红墙绿瓦彩拱,门内屏风前有一尊金刚像。山门与天王殿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这里有“宗道臣山碑”“安息禅师碑”等20余处历史石碑。道路东侧有一条长廊,长廊内有100多座从唐代到清代的著名古迹,称为碑廊。少林寺、嵩山、大雄宝殿绘画
它是寺内佛教活动的中心,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三大佛教寺庙。原建筑于1928毁,1986重建。殿内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大殿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包书莲舫”四个大字。影壁后墙上有观音像,两侧塑十八罗汉。整个建筑结构合理,宏伟壮观。大殿两侧建筑为钟鼓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于1928被大火烧毁,于1994重建。它们是寺庙的固定建筑。“晨钟暮鼓”是僧人日常生活和佛教活动的信号。钟楼前的碑文是“宋岳少林寺皇帝碑”,俗称“李世民碑”,刻于唐玄宗十六年(公元728年)。纪念章正面有致少林寺上寺法师等人的题词,表彰少林僧人协助唐平定王的功勋。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草签的“世民”二字,题写“唐太宗诏书”为唐玄宗诏书。背面刻有李世民给少林寺古柏村的诏书题词,讲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大雄宝殿东面的寺庙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大雄宝殿西侧,紧那罗宝殿对面,是六祖宝殿。大殿正面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佛法、惠科、三参、道心、五祖弘忍大满禅师、禅宗始祖慧能,六祖称为观音。六祖堂西墙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往西》。位于李雪亭后面的千佛殿,又称毗卢殿,是寺庙中的最后一个大厅。寺内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的瑰宝。大殿背面和东西两面墙壁上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和《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鲜艳,构图和谐,衣袂飘飘,显示了唐代壁画极高的水准。大殿中央还有一尊毗卢佛铜像和一尊释迦牟尼白玉像。藏经阁,又名法堂,建于明代,毁于1928,重建于1994,是僧尼持经之所。内含1996少林寺缅甸弟子赠送的汉白玉卧佛像。藏经阁平台下有一口大铁锅,铸造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当时少林寺僧人做饭用的小锅。少林寺当时的繁荣昌盛可见一斑。藏经阁的东厢和西厢分别是东禅堂和西客堂。东禅堂是和尚打坐的地方,西客堂现在是接待客人和佛教徒皈依的地方。方丈室是寺院中住持居住和指挥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三十日,清帝李鸿巡视少林寺时,将方丈室作为自己的行宫,故又称“龙庭”。这个房间始建于明朝初年,并经历了维修。现存的建筑是清朝的遗迹。这个房间的正中央是1995年少林寺成立1500周年之际,信众赠送的鸡血石《佛陀教法》浮雕,北墙内摆放着少林寺的家谱。阔朗堂,又名官厅,少林寺的记载中说,阔朗堂在方丈的东面和南面是老的。明代巡抚蔡汝南所建,沈权题写,今废。“今天大门的题名改为‘静中有静’,是少林寺第二十九任方丈(1914-1987)生前的故居。正西,住持退居方丈,坐北朝南,三间房宽,出了前廊,是一座硬山建筑。住持卸任后退居住持。退室前有对联:“少师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声静。“东寮和西寮,在住持院的东西两侧,是住持院的东西两翼,各为五间宽的硬山前廊建筑,是执事居住和办理佛事活动的地方。位于大雄宝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东有四层,西有鼓楼。它们精巧雄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原建筑在1928被破坏。后来1994、1996年,当地政府按原貌重建了二楼,沉寂了近70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回荡在中原大地。此外,还有斋堂、寺院、禅堂、修行室,但尚未对外开放。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过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到嵩山,在那里招贤纳士,弘扬佛教、禅宗,从而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在唐代,少林寺因一个“十三棍僧救了唐王”的故事而名声大噪。在唐王的许可下,少林寺可以有僧兵,自己的少林武术成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此外,少林寺门口还有一个少林武术言情馆,里面有武术表演。演出时间整点:下午2点、3点、4点、5点;每场演出持续30分钟。达摩亭,又名李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翻修。相传,这里是二祖惠科站在雪地里向法师讨要断臂的地方。寺内神龛中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像,铸造于1531年(明嘉靖十年)。两边是二祖惠科、三祖僧灿、四祖道心、五祖五祖弘忍大满禅师。壁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是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跋,字体苍劲,气势豪迈。这座寺庙现在是僧侣们进行日常佛教工作的地方。楚祖安,位于五如峰下的小土墩上,是宋代人们为纪念“禅宗始祖”达摩而建的纪念建筑,据少林寺称,距此1.3 km。因达摩常游于宋、罗之间,修习禅定的主要方式是在侧墙上静坐,故此寺又称为“达摩面壁寺”。到了宋代,早期祠堂里有个“带墙塔”,塔毁了。蔡京书《边壁上塔》,今寺内有石额,古碑四十余座。从1983到1986,楚祖庙整体修缮期间,修建了200多米的围墙,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目前寺庙内有山门、大殿、壁亭、千佛阁等。
佛塔森林(佛塔下埋葬着佛祖)
古刹隐于山中,碧溪锁少林。少林寺景区位于嵩山西麓少室山的阴影下,由少林寺、塔林、楚祖寺、大漠当、祖儿寺、永泰寺、少师阙门等著名景点组成。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翠柏葱郁,景色优雅,是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一个AAAA级景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侧,占地约2万平方米。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葬231座,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林位于少林寺以西约300米的一座山脚下。这是历代少林僧人安息的墓地。现在有240多座从唐朝到清朝的砖石墓。1996年,少林寺塔林、楚祖安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塔的种类繁多,大小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厚薄不一,形态多样,排列错落,形似葱郁的森林,故称塔林。
大磨凼
少林寺后面,五如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是达摩祖师九岁时的达摩洞。
它叫达摩洞。禅宗初传,祖达摩于公元527年至536年在此洞壁静坐9年。达摩洞朝西南,洞口用青砖砌成,深约七米,高各三米多。洞内平台上有三尊石像,其中两侧各有一尊法王及其弟子的坐像。据清代《说宋》记载,在洞的左上方,有一座小石塔,现已被毁。洞的东壁上刻着“本色”二字。洞外西边的石壁上,有一首明代恒昌县人苏敏的诗,诗中写道:“谁从西边来粗心可穷,五冯如山前九年有功劳。道若真释尘,达摩洞当自足。”另外还有四个大字:“面壁洞天”。“面壁洞”旁,自下而上贯穿,深陷一条缝隙,深不可测。相传达摩洞左侧为“龙洞”。在达摩到来之前,龙住在山洞里,从达摩进入山洞的面壁修行,龙从这个缝隙逃走,所以崖壁叫养龙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