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上海硅酸盐所紧紧围绕中科院“先行”计划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先进制造、能源、信息、环境与健康、国防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的“三大产出”。在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项,获得国家、中科院、上海市等省部级科技奖励423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多年来,已申请专利3602件,批准专利1941件(截止2019年底)。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自独立成立以来,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仁、严东生、、、丁传贤、江、石建林、董等一大批新一代科技领军人才。上海硅酸盐所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立了首批博士后流动站,是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国内外联合培养机制进一步推进,研究生科研成果培养计划得以确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学科方向为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最全的研究所。主办出版的《无机材料学报》连续多年进入核心学术期刊并入选“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NPJ计算材料》(NPJ-计算材料科学),是国内第一本自然合作伙伴期刊,NPJ),已被SCI、DOAJ、Scopus等收录。,20654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200,在计算材料领域和293种材料科学-合成国际期刊中排名第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全国首批研究生招生单位。文革前,它招收了28名研究生。目前已招收研究生约3100人。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职导师15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0人,研究生484人,其中博士生278人。学院计划每年招收80名研究生和70名博士生。
主要研究领域:
1.基础研究:以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生物材料、介孔、纳米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化学、物理、电子、生物等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先进无机材料的设计计算科学、制备科学、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前瞻性、原创性、开拓性探索,从而工程化先进无机材料。
2.能源技术:围绕能源转换、储能和节能关键材料和技术,重点研究钠硫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热电转换技术和高效节能金属卤化物灯,取得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
3.环保:开展纳米介孔催化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建筑节能玻璃材料、尾气排放净化蜂窝陶瓷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解决节能减排相关新材料研究和技术研发等热点问题。
4.人类健康:开展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活性涂层技术、医用植入材料、医用光纤材料的研发,为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5.信息功能:电容器陶瓷、压电陶瓷、铁电陶瓷、透明陶瓷、热释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电致伸缩陶瓷、快离子导体陶瓷、堇青石陶瓷、超导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等高性能陶瓷的研究。结合面向新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性能功能陶瓷及组件,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成套技术开发、工程化研究和示范生产。
6.航空航天:开展各种防护涂层、功能涂层、透波材料、大尺寸光学元件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开展空间晶体生长实验研究,满足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迫切需求。
7.古陶瓷:开创了我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古陶瓷的先河,在该研究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2008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古陶瓷重点研究基地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立。基地整合研究资源,制定古陶瓷检测标准,解决古陶瓷研究、硅酸盐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
8.材料分析与表征:主要从事无机材料的表征与检测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先后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CNAS实验室认可和ISO9001质量认证。
考研政策不清楚吗?沈硕是不是和同等学力混为一谈?大学专业不好选?点击下方官网,会有专业老师解答你的问题。211/985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络申请名称:/yj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