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简介

大连交通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成立于1956,原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2月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奠定了进一步建设和发展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基础,成为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办学水平较高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科地位:学校现设有16个学院(系、部),3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管理类专业7个,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等6个门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专业点(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一级学科10个),工学硕士专业点7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点2个,省重点学科3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

办学体制和规模:作为国务院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办学体系,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623人,全日制研究生70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6人,外国留学生219人,成人教育学生5084人。2004年,辽宁示范软件学院成立,已初步形成规模和特色。根据发展的需要,学校还成立了IEN国际学院、大连中日友好人才培养中心和信息工程学院,这是一所独立的学校。此外,学校是国务院授权的工程硕士、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在职同等学力人员硕士。是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大连)。

教学科研:学校以“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能力、提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提出“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了双专业双学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倡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机车车辆CAD/CAM、城市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设备、材料设计、焊接工程、精细陶瓷、连续挤压与涂层技术、齿轮传动、先进制造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环保工程等20多个科研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科研项目和经费逐年增加,获得各级奖励科研成果16项,获得专利40项;SCI、EI和ISTP检索论文124篇(2001-2004)。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成立了大连瑞尔高新技术产业公司。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369人,其中专任教师71.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2%;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2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480人,占教师总数的67.7%,其中博士学历教师10%。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省级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的十一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2004年有来自9个国家的34名外国专家和教师在该校任教,2005年有来自7个国家的42名外国专家和教师在该校任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截至2005年底,已接收近四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留学生学习汉语,为推进国际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外国留学生210人。

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学校通过购买和合作的方式,大大扩充了教育资源。学校主要分为沙河口校区和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价值9491万元。近年来,建成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面积22780平方米,藏书80多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完成旅顺口校区软件学院建筑面积23081平方米的新实验大厅和建筑面积8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和IT科技园建设,改建中长街IEN国际学院研究生楼和教学楼。拥有1000M主干网、100M校园网络系统、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室、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等机构和设施,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先进高效的信息和技术环境,也使学校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可能。

来自:http://202.199.128.81/web/intro/web _ info . ASP?f _ head _ id = 2 & ampf_menu_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