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试点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3.0版本改革中,北京将大力推进“同步运行、协同运行”,实现公共服务与不动产登记同步流转。实行房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一次性”,解决群众房产抵押重复跑的问题。继续升级“电子窗口”,为企业设立提供便利。大力推进“减材、减时限、减频次”,在市区层面推出6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用跑一次”或“最多跑一次”。将修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每季度召开一次知识产权局会议工作会议。

1不动产登记

房地产抵押和登记“一次”

●措施在优化营商环境的3.0版本改革中,北京将大力推进“同步运行、协同运行”,推进不动产登记系统与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实现公共服务与不动产登记同步流转。推行“一次性抵押贷款和登记”,在200个银行网点设立房地产综合服务点。在签订抵押贷款合同的同时,可以一起完成抵押登记申请,解决了人们重复跑房产抵押的问题。

●解读市规划自然委副主任石洪亚介绍,北京市从2019开始在海淀、东城、西城、朝阳等11区开展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试点工作,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替代纸质证书,目前正在测试,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资源部和北京市的相关要求,于2020年深入开展电子证照工作”。

2企业初创

升级“电子窗口”,促进创业

●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3.0版改革继续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为重点,继续深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关键环节改革,出台11改革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比如优化完善“e窗”平台,让企业在“e窗”平台上随时办理营业执照、涉税事项、社保、公积金、银行开户等。

●解读方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表示,升级完善“e窗”系统后,可自主选择“e窗”平台一次性办理或随时办理首次发票申请和社保、公积金等业务开办事项,不断提升系统友好度,拓展更多服务功能。

北京今年在企业改革方面出台了许多措施。目前,营业执照申请、公章刻制、发票领取、“五险一金”信息采集、银行预约开户均已纳入“e窗”平台,实现一次性申报提交。

2065438+2009年2月新版“电子窗口”平台上线以来,全市新设立企业95%以上通过“电子窗口”平台办理。方表示,企业开办效率大幅提升,已有1.2万余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一天搞定”让北京企业受益匪浅。

3电子许可证

购物平台商家将“在线发光”

●措施北京市已经开始在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务领域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

●解读方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表示,电子营业执照是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统一标准,向所有市场主体发放的。它是企业的“电子身份”,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电子营业执照支持线上线下使用,不仅可以应用于政务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和商业领域。是解决市场参与者身份认证的权威途径。4月28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广工作的通知》(京府办[2065 438]12号),稳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各领域的广泛使用。

方解释说,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北京正在向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的目标迈进。比如,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网购。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营业执照可以作为识别对方身份的一种方式。各类网络交易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也可逐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入驻商家“网上亮照”。

4融资

小微企业符合续贷条件的,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3.0版改革政策提出,成立北京市企业贷款展期受理中心,组织银行机构集中办公,现场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展期服务,实现“可视化”、“可比化”的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业只要在原贷款到期前65+0个月提交续贷申请材料,即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需过桥资金,进一步减少企业。

●解读北京率先在全国试点动产担保统一登记制度。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彦表示,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政府在全国首次提出试点建议,将生产设备、原材料、 《物权法》赋予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半成品、成品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首次实现北京两个部门、两个系统的实质性统一,率先实现全国65438+的诉求。

今年4月28日,动产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正式上线。该系统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建设,注册类型不限,注册信息全面集中,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注册成本和环节。李彦说,这项改革的创新成果被纳入今年10月23日国务院颁布的65438《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例》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动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制度”,为我国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据李彦介绍,截至6月30日,北京10、148家金融机构已登记四类动产抵押673笔,达到融资290亿元,帮助436家民营和小微企业实现融资260亿元,占比约90%,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

5政府服务

各区、各部门精简材料比例要达到60%。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3.0版改革任务要求,大力推进“减材、限时、倍办”。各区、各部门精简办公材料比例要达到60%,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内压缩55%以上。在市区层面推出6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用跑一次”或“最多跑一次”,商务人员平均跑一次的次数由目前的65438次减少。

●解读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刘强表示,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中,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以“简政”促进政府效能提升。

“在新一轮重点工作中,我们着力于减少事项,减少材料,减少时间,减少运行,增加企业的透明度。近日,我们研究提出了北京市第五轮清理规范的证明事项清单,共24项,其中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设定的证明事项10项,公共服务企业设定的证明事项14项。至此,北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水、电、气、热、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企业设置的证明已全部取消。”刘强说。

据他介绍,北京市已完成第四轮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作,共清理中介服务29项。今年,市政务服务局大幅压缩企业服务申请材料,精简市、区两级政务服务申请材料21886份,精简比例60%;压缩办事时限,市、区两级政务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60%,受理事项时限压缩80%;减少运行次数。截至目前,市、区两级500多项高频事件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或“不跑一次”;全面公开重点领域信息654.38+033万条,实时发布“双随机一公开”等执法信息4.5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