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辞职后社保如何处理

离职社保在制度上有三种处理方式:停缴、费用全部由个人缴纳、找到新工作后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医保也有个人账户。辞职后,待遇方式基本和养老保险一样,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继续在本地使用。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都没有个人账户,辞职后保险自动解除。

一、从单位辞职后社保怎么办?

辞职后,社保的处理有以下规定:

1.养老保险有个人账户,身份证号就是账号。辞职后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是停止缴费,导致缴费年限中断,个人账户积累停止,但只要时间不长,对未来影响不大。

二是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企业过去缴纳的部分由本人在不中断缴费的情况下缴纳,但由个人承担更重的负担并不划算。

第三,如果想在外地找工作,可以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去新的就业地区。无论哪种方式,如果找到新的工作单位,都可以继续按原户口缴费。不是一定要还,只是不能退。

2.医保也有个人账户。辞职后,待遇方式基本和养老保险一样,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继续在本地使用。

3.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都没有个人账户,辞职后保险自动解除。但只要失业保险缴纳满一年,如果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领取的。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在完成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应当将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第二,辞职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辞职一般不需要支付违约金。除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限”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违反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除两种情况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在劳动仲裁中,用人单位应提供特殊服务费的证据。没有证据的,不予支持。

违约金的金额按未完成的服务期比例支付。

一旦员工从公司辞职,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没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保费用。这时候就需要劳动者妥善处理好自己的社保,尤其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些都与以后退休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如果之前养老保险已经断了,办理退休手续时往往会被要求补上。

法律依据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总额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和其他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缴费期间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足支付时,政府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