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威海地区地震成因分析
威海地区有两条地震带。一条是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蓬莱-威海地震带,在半岛北部海域延伸,半岛北部沿海地形受此断层影响。
80多年前,地质学家翁文浩先生提出了“登临沉降带”的概念,认为半岛北部受断裂构造控制,地壳塌陷可能导致地震。塌陷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在这个断裂带上有记录的蓬莱7级地震1548。在威海6级地震1948之后,还有许多没有造成破坏的小地震。这条断裂带的一部分穿过威海市区,在乃孤山和古莫墩之间形成一个山谷,一直延伸到宝泉塘。宝泉塘受这条断层控制,使地壳深部的热水沿断层上升到地面形成温泉。从某种意义上说,温泉和地震是有关系的。所以地震前,温泉往往会有地震前兆反应,向人们提示地下有异常,可能有地震的可能。
另一条地震带是穆平-乳山地震带,呈南北走向,沿穆平-乳山一线,南北两端伸向大海。其规模小于之前的地震带,崆峒山发生过6级地震1046。1939乳山5.5级地震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近年来,这一地震带发生了多次4级左右的强震,也造成了建筑物的轻微损坏,给居民带来了恐慌。
这两个地震带是该地区地震监测的重点部位。两条断层的交汇处大致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地震多发区,常年地震活动较小,也是地震重点监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