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发展种植业

(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守住6543.8+08亿亩耕地红线。建立和完善长期用于粮食生产的高标准粮田保护制度。按照“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层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各级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落实耕地先补后占原则,防止省、区、市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质量作为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完善耕地占补平衡验收机制,扎实推进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改良、高效施药等技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适当开发土地储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

(2)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各项补贴政策,逐步加大力度。继续向种粮农民提供直接补贴。完善农业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当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将棉花、油菜生产纳入补贴范围。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实施水稻温室育苗、玉米地膜覆盖、小麦“一喷三防”、膜下滴灌、机械深松整地、南方晚稻和东北水稻施肥等防灾增产关键技术推广补贴,促进早熟和防治病虫害,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设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扩大统防统治面积。实施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推广和重大植物疫情防控补贴。

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适当提高价格水平。稳步提高小麦和稻谷特别是粳稻最低收购价,逐步取消红麦、混麦、白麦差价,实行同质同价。完善油菜籽、大豆、棉花、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目标价格政策。研究建立鲜活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

构建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优先投入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中央对粮油主产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扩大奖补规模和范围。研究落实棉花大县激励政策。加快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增量补贴与粮食产量特别是商品量挂钩机制。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探索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长效机制。

完善科技兴农机制。提高种业科技水平,整合育种科技资源,引导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起来,大力开发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强以农机农艺结合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技术、以节本增效为重点的科学施肥节水技术、以防治病虫害和应对气象灾害为重点的防灾减灾技术重点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加大对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全系统。继续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土壤有机质改良补贴力度。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普遍健全和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县(场)为支撑、以乡(镇)为平台、以村(组)为载体”的推广服务体系。中国有机农业网从百度百科上看到的。你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