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小学信息民族小学信息
2.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校训:用我最好的方式,做最好的我。
别名:民族小学
成立时间:1890
机构属性:地区焦点
地区:北京市海淀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德外后黑寺1号
奖项: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学校、国家课程改革项目、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学校、北京民族团结教育
知名校友:郑
覆盖面积:30000平方米
类别:公共
类型:公立小学
和而不同,快乐成长。
3.介绍
学校坚持“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原则。办学理念,注重特色发展,倡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积累自信;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构建和谐;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为一种氛围。“本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校训定义为‘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得到个性发展。
几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显著:教学成绩连年提高,在海淀区名列前茅。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中民乐、跆拳道、网球等社团成为学校的品牌项目。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可持续发展示范学校、北京市民族教育基地、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北京市校园网球教育基地、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校园环境整治先进单位、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体育先进学校、跆拳道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4.办学历史
1890,马甸清真寺聘请大伊玛目张子文为伊玛目。为了改变当地贫困的面貌,张子文在马甸清真寺创办了一所新学校,名为“易慧学”。起初,学校只教阿拉伯经文,后来在张子文的倡议下,开始教中文。这种学派被称为“经学派”或“经学派”。1912随着张子文离开马甸清真寺,回民志愿者学校关闭。
民国四年(1915),马甸村教育家丁先生在马甸义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北郊私塾第二小学”。校址最早设在马甸清真寺,后来迁到德胜门外的25号,所以25号南墙外的胡同叫“义学胡同”,一直沿用到80年代。这所小学既收穆斯林,也收中国人,不再教经典和阿拉伯语,而是教语文、算术、常识、修养等课程。根据北京市教育局的档案,这所小学在史静教务局的注册时间是1917,有4个班级,52名学生。
这所小学是马甸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学,对马甸的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丁曾将“培育二小”迁至小关村。1931年65438+10月20日,北京市教务局对民办小学进行调查,“北郊第二民办培育小学”仍在注册中。但不久后,学校因缺乏资金而关闭。
1934年,回族教育家薛等人在后黑寺(现校址)创办后黑寺小学。后黑寺小学成立并于3月1934开学,校名为“西北第四小学”。小学有六个年级。薛在1936邀请丁回任学校主任。1937,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当局威胁要与薛等人合作,但薛拒绝了,南下重庆。薛走后,西北小学四部1937停办。
西北小学关闭后,学生辍学。1938年2月,丁纠集部分低年级辍学学生,创办“马甸短训班小学”。根据北京教育局的记录,当时只有一二年级,学生41人,男生36人,女生5人。
1939年8月1日,丁在后黑寺办起了一所小学——北郊西村短期小学。这是一所公立小学。学校有五个班级,172名学生。学校开设普通话、算术、常识、修养四门课程。
8月1945日,日本宣布战败。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政府迁回北京,这所小学被保留下来,并改名为“北郊西村简易小学”。
1946 65438+10月12国民政府教育局任命丁为校长。丁死于1946。在学校发展史上,丁是中流砥柱。丁在北京的民族教育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1946下半年,“北郊西村简易小学”更名为“国立成大教师附属小学”,六个年级为完全小学,由薛弟弟薛文培任校长。
1949,北平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惠民书院第一附属小学”。校址位于德胜门外的后黑寺后院,原“马甸小学”旧址。这时形成了完整的小学,六个年级,六个班。
1954年,惠民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更名为马甸小学,马甸小学的名称一直沿用到2004年。
200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成为海淀区唯一一所民族学校。
5.教员。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目前,北京市劳动模范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65,438+0%,禁杯班主任3人,海淀区最受欢迎班主任2人,党员教师2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派出专职副院长,对学校发展和师资培训给予大力支持。许多特级教师和知名专家经常来学校指导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6.教学建设
学校与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四大支持我校,开设武术、足球、象棋、民乐、合唱、书法等课程和社团活动,并长期引进优秀外教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学校将书法、网球、跆拳道、健美操、健美、足球等课程纳入课程设置。同时还为孩子开设了美术、生活体验、身体素质、人文素质等100多门选修课。每个学生可以选修两门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参与率为100%。讲师由我们的老师、外聘专家、非遗传承人、高校专家和我们的家长组成。我们学校的民乐组已经形成了品牌,获得了北京市金奖一等奖和海淀区一等奖。学校里人人都学书法,有几十个学生在全国和市区书法比赛中获奖。中学生在北京的跆拳道、网球、健美操比赛中成绩斐然。机器人社团比赛成绩在北京也是名列前茅。
7.母队
学校的许多学生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有色金属研究所。
30%的父母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60%的父母拥有学士学位。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为孩子开展文化讲座、选修课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担任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