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力量

拿破仑三世,拿破仑的侄子和继承人,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他奢侈而傲慢。

150多年前,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尊严,命官员给自己做了一顶铝冠,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举行盛大宴会时,他有一套特制的铝制餐具,而其他大臣只能用金或银。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铝为什么这么贵?

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物以稀为贵,当然是铝少了。但是开采铝矿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找到大量的“铝”。但是为什么还是贵?

这时候你初三的化学知识就派上用场了: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往往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铝化合物的氧化作用很弱,铝不容易从其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当时铝缺乏的原因不是开采困难或地球上铝含量低,而是提炼技术落后。

当美国的霍尔和法国的海伦特改进了提炼铝的技术后,铝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便宜。

让铝制品通用廉价的本质是技术的力量。

其实你可以看到各种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计算机,食品生产,医药。

其实有这样一个文明先进的社会,就是科技的力量。

Technology在英文里是technology,technology也是这个词,所以在西方世界的定义里没有技术和技术的区分。

技术或科学技术最全面最完整的定义是世界知识产权1977出版的《发展中国家许可证贸易手册》。他是这样定义的:

简单来说,技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和欧洲贵族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在哪里都差不多,有最高统治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人都有贵贱之分,没有民主。

但是这些系统为什么会存在呢?在写之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别说答案了,基本上没人问这个问题。唯一与之相关的话题只有两个答案。答案之一显然是混合体验。另一个回答不太满意,说是因为农民个体经济,地主制,官僚经济。

三个答案可能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没有抓住本质。那么本质上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众所周知,GDP和通货膨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著名学者吴军在他的著作《浪潮的顶峰》中说:在工业革命之前,东西方的人均GDP在大约200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但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一旦工业革命发生,人均GDP突飞猛进。在欧洲,人均GDP在200年间增长了约50倍,而中国在短短40年间增长了10多倍。可以说,与工业革命相比,古今中外任何诸侯的成就都不值一提。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古代的资源是比较稀缺的。因为只有有限的资源,想要过上优越生活的个体只能掠夺少量本应公平分配给所有人的资源。这些个人手中握有兵权,百姓弱小无力反抗,只能臣服于统治者任人宰割。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欧洲的贵族制度。

而现在的文明社会呢?他们为什么没有这些?因为相比古代社会,现在资源相对丰富,你想获取资源。现在有很多种行业,你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不需要没有人性的掠夺和竞争。

换句话说,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了各种技术,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很简单。作为个人,他也可以拥有一些最高统治者拥有的武器,比如枪。当被统治者能对统治者构成一定威胁的时候,统治者就会软硬兼施。

于是出现了更高级的文明。

在现代社会,你会发现各种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先进技术。

通信技术——解决远距离通信的效率问题。

电脑技术——解决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飞行技术——解决旅行中效率低的问题。

扫码支付技术——解决支付的繁琐问题

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为了生计、效率和公平,不得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于是,技术诞生了。

技术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类的好奇心。

猩猩和人类的区别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它们与人类的DNA相似度几乎相同。几岁的猩猩通过训练可以拥有两岁半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做得更好。

但这些知识都是在人类的训练下完成的。

但是猩猩从来不说“为什么”。它从来不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它从未对人类生活是什么样子感兴趣,也从未问过它是谁。

换句话说,黑猩猩没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好奇心会引导人自发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解决难题,提出尖锐的问题。而不是遵守规则或者完成任务。

这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案——技术就诞生了。

那么,个人如何掌握对自己有用的技术呢?答案是:虚心学习,思考,实践。

首先,你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人没有过上理想的生活?答案是他们不够谦虚。他们觉得自己对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好的了解,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然而,真相打在了他们的脸上。

如果他们保持谦逊,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远远不够,很可能是错误的。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很可能会努力学习,掌握对自己有用的技术。

接下来,就是学习。有一个答案道出了当今学习知识的困境——“我们需要多少时间来学习?答案是终身学习。”

是的,这个社会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每天都在变。掌握一件事是吃不了一辈子的。如果是这样,你真的该醒醒了。

学习很重要,但思考同样重要。只有通过思考,你才能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整合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最后,练习。有一句话特别好: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学会战争。真正的进步发生在实践中。而且,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是有价值的。如果一个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就是无用的知识——学以致用,那就没用了。

实践看似容易理解,但现在的社会往往忽略了,比如学校教育。

以前,编故事被认为是只有少数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而现在,至少在影视编剧领域,已经很少见了。他们用专门的专业团队分析研究各种桥段情节,写出观众喜欢的故事。

可以说是他们把艺术变成了技术。

中国的电影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在好莱坞之下,比如投资,特效。为什么能传遍全球,产生巨大影响的电影还是很少?原因还是技术问题。

此外,有人说人工智能的智能无法超越人类,但在物理学家梅奎兹·泰格马克(Mayquez Tegmark)的《生命3.0》一书中,他说智能只是运动的基本粒子处理信息的一个特殊过程,没有物理定律说不可能造出一个各方面都比人类聪明的机器。

你看,本质还是技术问题。

甚至可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技术问题。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喜欢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我以为文学艺术中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比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中对爱情的解释,大卫·科波菲尔对友情和人生目标的解释。

但是现在,我已经觉得这些作家、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解释什么都不是,太主观了。

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知道,爱情、友情、人生目标,本质上都是一些大脑激素的问题。换句话说,也是技术的运用。

我相信,随着人类愿意钻研各种技术,总的来说,我们的思想、制度、教育会越来越先进,从而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