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者最需要了解的十件事。
第一,首先要有时间概念。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时间成本的意识很重要。每个人对时间的概念都不一样。时间管理,尤其是要意识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有的人时间非常宝贵,有的人时间相对充裕。有的人觉得时间不值钱,但是有的人很忙,时间很稀缺。这就是时间的稀缺性。对于不同的人,时间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时间的效用和使用价值。
二是资源整合。对于作家本人来说,必须是很好的整合职业和行业相关的资源,包括平台资源、人际资源、工作经验等社会资源,发挥整体效应,产生更大的增值效应,集中精力为自己的既定品牌服务,积累受众和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账号也应该尽量通过资源整合和应用来实现更强的变现能力。这也是新媒体运营的通用标准。有了流动性,还能促进形成更稳定的运营能力。那么,有没有一些做法可以集中体现这一点呢?是否有利于资源整合?还是促进流动性?是否有利于扩大在核心受众中的影响力,增强受众粘性?是判断的重要标准。
第三个问题是效率。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者,你做一件事,比别人花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效率更高,或者说更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有我精才是新。
从经济学上讲,就是生产边际成本的问题。你的成本比别人低,这个效果和别人差不多或者比别人好。当然,从效率和效益上来说,是要有绝对或相对的优势才能保证自己能赢。
所以还是一个效率的概念,各方面如何分配,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中心化的目标。比如有一些先进的软件工具或者独特的渠道资源可供构思、策划、写作、排版、排版、推广。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工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有很多黑科技或者新手段,作为新媒体作者或者运营者,一定要勇于尝试或者创新。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智能优先,数据优先。往往新的技术手段在初期是买方市场,新媒体运营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新的技术加持。即使在卖方市场,类似技术的竞争出现后,也是可以衡量和广泛采用的。比如机器人写作、专业写作助手、智能语音、无人机航拍、直播技术等等。
第四是突出的功能性和使用价值。有用的是它的使用价值。想写的文章一定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
是给谁的?对别人有什么好处?还有什么会有帮助?或者说核心受众或读者的需求是什么?有多重要,是吗?写好的稿子出来,别人不看会损失很大。有这么重要吗?是否真的那么有用,或者能解决观众的一些迫切问题,很重要。
五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经常要在迫切需求和重要需求之间选择内容或话题。马斯洛人本主义哲学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也有差异。有些诉求是大量权威传统媒体可以做到的。那么,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人,你还做什么?从权威性、可靠性、影响力,以及体制机制、人才、专业的支撑来说,肯定不是有实力的专业机构能比的。然后,与其花很多时间,不如找一个比较优势。在一些传统专业机构照顾不到或做得不够好的领域,实现差异化发展优势。
第六是如何保证写作本身有好的效果,而不是对主业有不好的影响或者负的替代效应。所以我们认为新媒体的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中心,有几个原则。如果利大于弊,是可行的。如果弊大于利,可以延期。
为什么?因为写作和新媒体运营都很辛苦,工作量很大。简单来说,很多人兼职做新媒体,写作也会影响日常生活,侵占工作学习休息时间,成为负担,影响中心工作。这个时候不建议太用力,因为已经偏离了中心,特别是有些人写,经常要加班熬夜,要花很多精力才能达到一个运营目标。写作和新媒体运营本身应该加入到我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我们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中,加入到我们个人成长和品牌影响力中。如果变成负担,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那么值钱了。除非你的新媒体好到可以创业或者实现财务自由,否则它会成为必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概率有多高呢?
正确认识一个人成功所需的渠道是多维立体的。比如,我们倡导一些有专业背景的人,包括大量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多上纲上线,多发声,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厚植网络舆论和互联网经济的文化土壤。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专家学者、主流人士、成功人士,包括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并没有全部在线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账号,更多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新型流量平台、优质平台。
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开车?那是因为这是非常艰苦的工作。运营不仅消耗能源,还可能引发各种管理风险。所以,一个人出名了,在社会上有影响力了,学历高了,学历高了,并不代表他在网络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网络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往往勤奋努力,通过与网友的长期互动,积累了深厚的“社交资本”。我们说这个“社会交往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个分支概念。积累了大量社会传播资本的人,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很大。
第七,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行业和专业的定位也很重要。强烈推荐在垂直领域做这个工作。开一些新媒体,做持续深入的创作,可能会很好。
尤其是在大量的垂直领域,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新账号、IP或者业内人士。而且很多都是团队力量打造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英雄,三个帮派。有一个核心人,然后有一个好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一定专业、固定、专业,但一定是志同道合的群体。而且可以和垂直领域普通人的日常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目标受众比较确定,可以产生很多专业对口的,所以特别容易变现。
一个好的创作者应该把自己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行业细分领域的专家,长期做下去,可以在垂直领域形成广泛的影响力。此外,考虑如何做好本地化,如何与社会连接打通线上线下的产业价值链,包括新媒体的公关开发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新媒体创作的内容当然是核心,媒体形态和技术形态也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好的内容是连接器。有了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做后续的各种价值挖掘。做好渠道,拓宽渠道,拓宽优质高端渠道。
这个很重要,但是除了内容,形式也很重要。至少要给你一个印象,就是赏心悦目,阅读相对轻松,不会很累,因为几亿手机用户经常用手机阅读,用户也很辛苦,所以在这方面要多为用户着想,让大家更轻松。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停留时间会长一点,文章可能会更受欢迎。
第九,还有一招,就是一定要适当“蹭热点”,一定要把题目做好,把题目做好。因为有些事情很紧急,很重要,所以这类题目要多做。
为什么?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非常有限的,紧急的事情往往能吸引注意力,但是新媒体话题的重要性也要考虑进去。重要性也是吸引人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真的是刚需。
很紧急,很重要,所以你可以保证你写的文章一定有人点击阅读。再加上一些新的想法和更能激发灵感的创意创新,就能形成很高的点击量。当然,也要把握好“蹭热点”的尺度,法律伦理道德的底线绝对不能触碰。以示下限来刺激,甚至饮鸩止渴,都是短期行为,最终会适得其反。同时,有些文章的设计单纯追求数量而非质量。要有好的人气,就要追求品质。我们宁愿慢慢更新,保证平台上出现高质量、不一样的作品。
第十,把握社会心理也很重要。就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心理感应。
有社会心理感应的创作者和运营者,会有一个社会接近度的考量,有了接近度,会促使人们确认自己的特性,更接地气。有一些身份的代表,有很强的身份代入感,激发* * *的感情和同情心。如果达到这种效果,标题和内容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也适合转发,也很好。
最后,我也想说几句鼓励的话。对于大部分新媒体写手和运营者来说,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或者说物质和精神回报的希望更是渺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网络文章,做网络互动,更多的是和朋友沟通的桥梁,甚至是自我实现的表现。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能高估写作。什么都不如,读书却高。想起来,读书写字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我思故我在。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缺陷很多,人无完人,都有各种缺陷,各种低级趣味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但通过新媒体、阅读、思考写出高质量的内容,应该是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的。
所以,阅读、写作、交流学习,作为一种爱好,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事实上,写作和理性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和社会文明的交流方式,通过知识交流和精神交流产生高速流动的信息,促进社会协调、社会思维和社会创造力,有助于文化繁荣。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人在社会上存在和实现价值的最重要的方式。
(九个维度:换个角度看新媒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