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融合了服务业,为服务业铺路。

总有南方的朋友抱怨北方的餐饮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总是不满意,但一旦有机会看到南方的服务,还是会忍不住暗暗赞叹。事实上,除了餐饮,交通、物流、旅游、批发零售等一批行业也成为广东等地颇具优势的服务业。

广东的服务业全国一流,这已经是去过广东的人脑子里的知识了。如今,广东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发展到依靠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为此,广东省提出:“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服务业发展要全面加快,结构逐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到十一五期末达到45%。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广东服务业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形成立足广东、服务全国、与粤港澳、东盟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广东中小企业占大多数,信息化很难跟上。如何整合各板块,形成平台效应,成为广东省的当务之急。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

“10分51分,网约车数量为14560,已载客7456辆;熄火车辆号码为2014;下线车辆3063辆……”在广州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广州市交通委的监控人员正密切监控着广州出租车的实时运行情况。

过去,广州对出租车一直采取粗放、松散的管理模式。现在,通过这个系统,你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交通的一切。

广州有近两万辆出租车。出租车数量庞大,造成管理难、利用率低、防盗能力差等问题层出不穷。但广州出租车定位调度系统全面实施后,车辆运营的综合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广州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交通信息指挥中心智能交通平台包括出租车综合管理系统、公交综合管理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综合管理系统。广州近2万辆出租车、5000辆公交车、2000辆危险品运输车的运行情况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监控人员可以随意点击网上车辆的图标,显示驾驶员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信息。借助该平台,指挥中心可以随时监控出租车、公交车、危险品车辆的空驶率和行驶路线,科学高效地管理网上车辆。

通过移动通信GPS网络采集的数据,可以详细掌握每辆行驶中的出租车的信息,比如它们属于哪家公司,司机是谁,目前有多少空驶里程,多少重载里程,每天收入多少,是否有违章和超速报警,甚至司机踩了多少次报警油门都可以记录保存。

“以前广州每年有400多辆出租车被抢,几乎每天都有。但是自从三年前安装了这个系统,现在一年只有一两起抢劫案。我们告诉司机注意人身安全,因为车辆被抢后可以通过系统找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车辆被抢后会立即报警,公安部门可以立即处理,通过手机定位系统大致确定这辆车的位置,对快速找到被抢车辆,解救司机有很大帮助。

该系统不仅大大降低了发生率,还为驾驶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很多以前司机不敢去的地方,现在都畅通无阻了。"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电子支付功能。在很多地方,出租车司机对客户用信用卡支付非常抵触,因为没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司机必须去加油站推导计价器的收费金额,几天后非常不方便。不过这个问题在广州早就解决了。乘客只要使用广州公交卡“羊城通”在出租车上刷卡,钱就可以立即打入司机的账户。司机不仅不会抵制客户刷卡,还免去了换钱的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配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出租车每天都在路上跑,形成遍布广州的传感器。通过车辆的行驶速度信息,可以了解广州的路况。“有了这个系统,市民打电话询问从A到B的路线时,不仅可以获知具体路线,还可以准确知道这条路的速度和可能需要的时间。”广州市交通委的工作人员说。

通过智能系统,广州交通指挥中心还可以为出租车提供更多的其他服务。“比如广交会期间有很多外国旅客。我们不仅要调度流量,还要提供一些语言翻译。”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出租车司机反映不怕听不懂英语。只要打开话筒,让乘客和后台呼叫中心沟通,就可以直接通话,告诉司机客人要去哪里,有什么要求。”

电子端口

解决物流问题

作为中国物流大省,2007年广东完成货运量164983440吨,货运周转量431067万吨公里。物流业是提升广东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广东省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它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过去广东同批次货物平均周转周期为35 ~ 45天,而在物流业发达国家,只需要10天。一方面,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整个运输过程耗时过长;另一方面,信息闭塞,传输时间长也是重要原因。“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水平上的差距,必须在信息享受上有所突破。电子口岸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州电子口岸业务发展部副经理索友利说。

广州电子口岸是广州电子口岸宏观建设中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是在国家电子口岸委员会和海关总署的指导下,由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海事局、广州边防码头等相关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和技术优势,共同建设的平台,目标是成为广州唯一的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处理平台。

索友利告诉记者,电子口岸是现代贸易的标志,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简化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真正实现政府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是传统工作模式的转变,促进了通关效率和业务标准化水平的提高,适应了海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带来的不仅仅是海关业务的电子化,还有整个物流的发展。

广州电子口岸以外贸进出口通关和内贸物流活动为重点,实现物流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形成可操作性强、方便社会各界的区域性电子平台。在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范围,促进电子口岸跨区域合作。以海港社区、空港社区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向铁路社区、公路社区拓展,实现物流供应链和社会物流全覆盖。以口岸通关为突破口,服务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目前,广州电子口岸物理平台已完成全部建设工作,中国电子口岸分布式认证系统已成功部署至广州。该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处理性能等方面有效满足了目前及未来几年电子口岸业务的应用和发展需求。以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口、机场为重点,以资源整合、流程整合、应用整合、数据整合技术为手段,实现口岸单位与用户良好互动的通关一体化物流信息与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广州电子口岸可方便地与企业系统对接,无需大规模改造,具有专门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和大量的数据交换,降低了项目实施成本。实现了通关、物流业务、在线咨询服务、信息发布等服务。“一单多报”和“一卡通管理”提高效率。

据了解,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电子口岸接入企业已达2万余家,广州海事局、广州边检站已向广州20余家船务代理机构推广应用该系统,每天受理国际航行船舶进港申请和进出口口岸查验20余次。广州电子口岸舱单处理系统已推广至南沙港区所有船公司,每月向海关申报的进出口集装箱约为8万~ 65438+万TEU,并呈逐月递增趋势。到货申报系统已推广至黄埔关区所有15集装箱码头,出口邮递物品申报系统每天向海关申报国际普通邮件、快件500余件。

自2004年3月广州电子口岸正式启用以来,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充分利用电子口岸的服务体系,方便企业开展业务,有效提高了广州通关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以船公司为例,在广州电子口岸使用进出境船舶通关系统后,每艘船舶的申报流程可节省3-5个小时。按每月30艘计算,可节省船期90-150小时,可为用户节省大量靠泊费用。”索佑利说。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提高物流服务效率

当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所有产品都贴上RFID标签时,很多企业无所适从。沃尔玛60% ~ 70%的采购范围来自珠三角。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来到广东省RFID技术支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RFID应用案例。在此之前,沃尔玛200强供应商之一的东莞伟易达集团采用了该中心提供的RFID技术,继续获得沃尔玛的订单。

“广东作为制造业和出口大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这种情况使得广东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有了迫切的需求。”广东省RFID技术支持中心主任、首席架构师李颖说:“另一方面,广东省内规模企业很少,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占到75%甚至90%以上。所谓山都是树林。所以中小企业需要一些中间环节和第三方平台的帮助。”

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RFID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也被认为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RFID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李颖说,因为RFID涉及的很多方面,比如频率应用,都需要政府的许可,没有政府的参与,产业无法发展。RFID行业关联性很强,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目前,RFID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应用连接、RFID信息链交互和* * *共享方面,RFID需要与制造业、物流业和零售业的应用需求紧密联系,加强信息链上的沟通和* * *共享。

在此背景下,广东RFID技术支持中心推动了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该中心在粤港RFID专责小组的指导下,由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和中盈物流科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心充分发挥粤港及国际RFID产业机构、科研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的支持力量,是立足粤港,面向全国,提供RFID产业技术支持和应用推广,推动RFID产业化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

“第一是成为公众公司之间技术交流的桥梁,第二是成为独立公众公司交流信息的平台,第三是成为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和产业应用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李颖告诉记者:“自中心成立以来,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一直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RFID应用中,物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包公物流是广东省的“龙头”物流企业和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几年前,RFID应用在这里被广泛试验。2005年,RFID硬件设备在包公南港物流基地初步安装测试,读取准确率达到95%。“在物流进出仓库的过程中,用RFID自动读取代替人工扫描条形码,可以提高90%左右的效率。”李颖说,“在仓库盘点的时候,在叉车上安装一个阅读器来盘点一个6000平米的仓库,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人力,提高85%的效率。因为RFID可以精确跟踪每一件物品,也有助于降低物流中的货物损坏率和零售中的货物短缺率。”

李颖透露,未来RFID将在广东交通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2006年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上,决定于2007年初步实现RFID技术在粤港物流、出入境检验检疫、电子口岸、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部分领域的应用。为此,该中心与香港快易通公司合作发行了“快易通粤通卡”。有了这张卡,香港车辆可以在广东省内高速公路上不停车完成支付。目前,该中心和香港快易通公司正在努力将快易通粤通卡的应用推向机场和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