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景观设计的几个问题

随着各地对环境建设的重视和园林绿化建设的加快,许多好的景观建设已经能够很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再现历史文化内涵,恰当地把握景观设计的要求,体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社会责任感。游客置身其中,深切感受环境之美,倍感舒适。特别是看到了世博园区的一些设计和设计,认为好的设计造就了好的园林建设和优美的环境。但一些地方的园林建设也存在效果不理想、生搬硬套的现象;一些景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被改得面目全非;有些工厂配置不当;部分建设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用偏高,与单位承受能力不相适应。一方面是设计师的水平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很多设计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导致设计与实际情况有差距,没有说服力,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园林规划设计的论证,对设计思路、特点、功能、各项绿化指标、远期和四季观赏效果、树种配置原则、建设费用和养护管理费用的计算、综合生态效益和可协商内容等进行详细评价。,可以增强园林设计的说服力,为用设计指导园林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避免受个人(自己和领导)好恶的影响,减少园林建设的浪费。

2.景观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1景观设计中的盲目模仿

武汉的一个设计单位曾经给我们学校设计了一个园林,最后设计的东西都是模仿别人现有的图纸进行改动组合而成的。树木的布置,植物与建筑的协调,各种园林功能都存在很多问题。

设计只能借鉴,现在还保存在我们学校。最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补救,但还是给我们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有些设计好的道路没有效果,没有规划好的道路的草坪根本无法控制行人步出道路,规划好的杜英、木荷、含笑等主要生长在江南的山区植物损失很大;木荷作为行道树,在烈日下裂皮而死。杜英连年干旱,山里的含笑长势不佳或枯死,因为没有树荫,又不容易排水。很多花坛没有建,效果更好。

好的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合适完全可以借鉴(但原设计者要交设计费),但只有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条件的协调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经过科学研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模仿,最后适得其反,观赏效果降低,园林建设生命力不强,往往需要改造浪费。

2.2园林设计受经济利益驱动。

许多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工程施工是同一个单位或个人。为了让设计方案能被接受,他们在设计中忽视科学,盲目迎合领导意图,随意规划,以便卖出高利润的树种或自己的苗木。这也是园林观赏效果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很多单位和街道绿化都掉进了这个陷阱。到处都有一些常青树,如塔柏、雪松、广玉兰、桂花等。花少,颜色暗,四季不变,覆盖率低,很多植物的规划密度过高,不利于植物生长。过了一定时间,相互拥挤,不容易移植或者没有地方种,造成浪费。有的人不发挥自己的设计天赋,不顾科学规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迎合领导意图,或者完全成为官员思想的执行者,换一个领导换一个设计方案。麻城市金桥大道的绿化规划是这样的:原领导决定建一条花坛分隔的双向车道,两边种雪松,分隔的花坛取消了。雪松也换成了樟脑,造成了一百多万元的损失。现在有一整条街都是用棕榈树或者香樟作为行道树的板型。如果设计师能以科学的态度论证各种绿化指标,坚持原则,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2.3景观设计中的不负责任现象

有些设计乍一看确实有些可取之处,但实施起来很难,本身也很难说明问题。最后他们要么不得不改变设计方案,要么中途放弃。这是设计师责任心不强的表现,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创新,景点丰富,不顾单位的承受能力,不顾布局是否真的合理。比如花坛确实很美但不一定与环境协调,有些雕塑不具有艺术性且价格昂贵,或者某地设计的景点多年未定,有些假山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或者植物配置不当导致绿化覆盖率低或其他功能无法实现。如果在设计完成后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分析和论证所有绿化指标,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不论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就很难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保证设计的完全实施,达不到理想的质量要求,对设计出来的东西不负责,解决不了问题,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可见,为景观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是极其重要的。

3.景观规划设计论证的内容

3.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无论是植物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都不一样。

3.2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位

高品位的造景,是一幅美丽的立体画面,不仅有线条、面的合理运用,还有四季特征的变化。它是巧妙的人造自然的再现,使人有融入自然的感觉,艺术水平很高。

3.3要有历史文化内涵。

人造景区要注意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文化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相协调,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理要求,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才能让人信服和接受。景点要恰到好处,切忌贪多太杂。

3.4认真计算短、中、长期绿化指标。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水土保持、有效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对草坪的盲目追求,使草坪与森林相得益彰。

3.5树种选择示范

实践证明,要注意以哪棵树为主体,配置哪棵树。我们看到过小叶黄杨作为马尼拉草坪边缘,被完全吃掉,小叶女贞甲虫大爆发难以根除的现象。酢浆草和香樟加重了红蜘蛛的危害,一棵树长得比另一棵树快,最后把另一棵树挤掉,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了本地树种。不同的植物要考虑彼此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花、果、叶的树如何反映树、病虫害的交叉、连片和分离树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性和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强,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爆发。常青树和落叶树的分离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传播。林下种草比单一的林地或草地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保持水土。

3.6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有不同的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成本,很多都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因为建设费用和建成后的维护管理费用超过了单位的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的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都丧失了。有的草坪杂草丛生,绿化带过多难以修剪好,螟虫易害难防。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无论是草皮建设成本还是未来的维护成本都跟不上。我们这几年的经验是,既开发一些管理要求高的高品位景区,又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的绿化方式,不断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根据植物的特性合理选择植物,并对其管理成本进行论证,有利于绿化单位取得更好的绿化效果。

4.景观设计的可变性。

充分论证的设计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无可辩驳的,所以要有选择的余地。同时,虽然原理相同,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是可行的。虽然我自己的设计已经论证过了,但是难免会有一些疏忽或者不恰当的地方。我会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论证,供建设单位和同行研究、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的合理意见,最终尽可能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达到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不仅给了别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使用户对各项指标的要求一目了然,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

5.景观设计展示管理

5.1景观设计论证应作为设计审查的必要条件。

园林设计一定要有设计的论证,至少要有设计的指导思想、指标、建设成本的详细分析,否则设计审查不会通过,审查时指标达不到或通过,直到真正达到园林要求,从而保证设计的可行性。

5.2景观设计论证应作为设计实施和未来评估的重要依据。

由于园林建设水平的评定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很多单位的园林建设效果并不理想。至于经济负担的增加,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的原因,但是很难明确责任。设计的论证可以作为有效依据,你的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可以作为判断责任的标准。不负责任的设计造成的不良后果应该得到补偿。通过这种方式,逐步规范景观设计,保护绿化单位的合法权益。

5.3景观设计论证的保存

设计的演示稿应该和设计一起作为文件保存,可以作为资料使用,为以后抄袭自己的设计成果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有效保护设计者的知识产权。

总之,要加强管理,规范内容,使之制度化,与设计一起重视,相互结合,有效补充设计,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园林设计不同于其他非生物建筑设计。园林道路、土方工程、休息建筑大多是活的植物世界,植物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生活。所以方案的论证很难预测很多未知的自然变化,所以论证后的规划在实施中也会发生变化,这一点必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