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卫星手抄报内容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的名字叫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之一。

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是一个立方体,两边各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最大跨度18.438+0m,重量2350kg,工作寿命一年。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九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结构子系统、热控子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子系统、推进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测控数传子系统、定向天线子系统和有效载荷。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了探月任务的顺利完成。卫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他分系统为有效载荷的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障服务。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说明中国航天事业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东方红一号?中国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于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由长征1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外形为近似球形多面体,直径约1 m,自重173 kg。初始轨道参数: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 30′,运行周期114分钟。它的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实验,以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以20.009兆赫的频率传输“东方红”音乐、工程遥测参数和科学探测数据。同年5月14停止发送信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可惜中国比日本早几个月发射卫星,却失败了,只能看着日本慢慢发射。虽然比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国第一颗卫星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太空俱乐部”时代。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要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报告》,由毛泽东亲自审定。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技术、社会和军事能力的发展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 05 (UTC+8: 00)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总重量约2,350kg,尺寸为2000mm×1,720mm×2200mm。太阳能电池板展开长度为18m,预设使用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征;探测月球土壤厚度和地球到月球的空间环境。2009年3月1日,他完成任务,撞向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