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损失有哪些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一、全额赔偿原则是指侵权人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大小应以其侵权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为准,进行全部赔偿。
第二,有限赔偿原则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侵权损害赔偿。比如《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对于公民人身伤害造成的误工费损失,“每日赔偿金按照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部分伤残最高限额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伤残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其总额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第三,惩罚性赔偿原则主要适用于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责任。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四是平衡原则,即在确定侵权损害赔偿范围时,应当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使赔偿责任的确定更加公正、公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本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及时履行赔偿义务。
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财产权的,受害人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非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四)造成财产损失的其他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