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72烈士陵园为什么会有自由女神像?
“去过广州的人回来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顶上的蓝天‘党徽’,其实换成了‘自由女神像’。”(按,“灵墓”好像是“陵墓”)
江南的这段话,是因为他对黄花岗自由女神像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一无所知。黄花岗公墓始建于民国7年(1918),由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方胜涛(七十二烈士之一方胜东之弟)修建。10 (1921)年,烈士墓、鸡公房相继完工。有12篆书章太炎题写“创建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公房”,写于1920。孙中山在门楼上题写了“伟大精神永存”四个大字,书写于1921。推测济公广场的自由女神像完成于1920 ~ 1921年之间。一开始是没有“党徽”的。
为什么要在黄花岗烈士墓上竖立自由女神像?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本质上是一场推翻帝制、建立和谐的民主革命。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像象征着自由和民主,这与当时许多革命者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
当时的黄花岗顶上为什么不装一个大大的“党徽”?我觉得这也和那段社会历史有关。查黄花岗战役发生在辛亥革命同年,即农历191年3月29日(4月27日)。当时国民党还没有成立。据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记载,国民党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八月,被袁世凯解散。民国3年(1914),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召集海内外国民党人士,成立中国革命党,宣布将鲁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和军旗,但不作为“党旗”使用。民国8年,也就是1919年,中国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没有制定“党徽”。
黄兴一直不喜欢蓝天白旗。据《武汉大学学报》第5期1986一篇题为《黄兴与辛亥革命》的文章称,在1907年初的同盟会官员会议上,孙中山在讨论中华民国旗型时,主张采用“晴空白日”旗,理由是这是鲁烈士设计的,“各会烈士和徽州革命战士都相继这样做了,与会者提出了多个方案,有的主张用中国历史上常用的五色旗,有的主张用井字旗(代表平均土地所有权),有的主张用十八星旗(代表当时中国18个省)。黄兴认为“青天白旗形式上不美观,和日本国旗差不多”,赞成用井字旗。孙中山坚决反对,声称“数万人被要求举旗。“欲灭之,可先弃仆。”黄兴与孙中山意见尖锐分歧,愤然离会,甚至表示要离会,断绝关系。黄兴后来虽然为了大局做了让步,但也不愿意收旗。
黄花岗起义时,既没有国民党,也没有“右青天白日”的旗帜作为标志。黄花岗陵园修建时,“右青天白日”并没有作为“党徽”流行开来——这样,设计者没有在黄花岗顶上放一个大大的“党徽”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顶上,确实有一个国民党党徽,后来被自由女神像取代。这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20年代在广州上中学,去黄花岗祭祀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原来的自由女神像大概有两米高,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把木槌。大致形似扁圆石,雕工并不精致,身上只有几条粗线条。
1936“Xi事件”后,自由女神像成了蒋介石政府的“禁地”。于是,1937年初左右,自由女神像被勒令拆除,改为晴空万里的“党徽”。
1949年,中国解放后,黄花岗陵墓中的“党徽”被取下,自由女神像重新建立。锤子换成了枪,据说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意思。总的来说是恢复原貌,而不是江南所说的“破坏史实”。
确实有“破坏史实”的事情,发生在“文革”期间。十年动乱,自由女神像也深受其害,一个两米多高的火炬竖立在基座上。后来火炬不见了,站台上空无一物,黄花岗一片荒凉。1981年,政府拨款重修,由雕塑家林重新塑造,用连州青麻雕成,高3.4米。造型参照巴黎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稍作改动,融合了中国女性的特点和气质。一个左手拿着法律书,右手拿着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矗立在黄花岗陵墓的济公广场上...这是自由女神像在黄花岗几十年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