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市场体系本身的完善,还包括市场体系功能的完善。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我国目前市场体系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参与市场活动的当事人。有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决定了市场能否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决定了市场的发育程度。培育市场主体,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鼓励个人作为市场主体从事市场活动。
第二,培育要素市场。主要是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等。
第三,完善市场机制。要建立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原有的价格管理体制及其相关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价格调控体系和相关的法律制度。
第四,发展市场中介。如: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信息评估机构等。
第五,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要以一定的秩序和规则为基础,以提高市场竞争,所以法律制度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快建立规范市场基本经济关系、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秩序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统一、科学、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管理法律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部门、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根据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调控的活动。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总体要求,而且在当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必然的要求。
第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客观上要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避免和减少盲目无政府状态造成的损失。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越来越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要求。
第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但它不是万能的,它的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这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例如,监管涉及总量问题,如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
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具体分析,第一,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其经济活动要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依靠宏观调控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全社会的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走上更自觉的快速发展之路,就必须要求国家发挥促进经济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第三是* * *有钱的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立足点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要求更高,必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应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服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具体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主要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这里很清楚,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只有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大体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宏观调控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第三,转变宏观调控方式和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由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宏观调控,即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二是间接宏观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直接调控企业,企业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品。这种宏观调控方式严重背离市场经济,必须改革和转型:一是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二是从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第三,从项目审批、资金物资共享到运用好经济手段进行计划、协调、监督、服务。
从以上总结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实现上述转变,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人大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人民政府是社会管理者,各级人大和各级人民政府构成宏观调控者。具体来说,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政企分开。即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是分开的。政府只是行使行政职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所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第二,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分开,因为各级人大直接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天然董事会,所以人大是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进行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天然的法律地位。适时向公有制企业分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走向繁荣的重要一步,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举措。
第三,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政府机构,以适应政府国有资产权和宏观调控权逐步向各级人大移交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政府作为管理者,不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市场竞争。把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逐步交给各级人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繁荣的目标。当NPC在经济上真正强大起来后,人们会更积极地参与选举过程,更谨慎地投票,这将使NPC在政治上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因此,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强NPC的地位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