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自身特点研究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融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低、企业人才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从管理创新、体制改革、品牌战略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词语表达清楚,通常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定义。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行业对它们定义了不同的标准,它们随着经济发展而动态变化。根据中小企业的一般分类标准,中小企业应科学地定义为与其所在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
2.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小。由于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水平低,融资相对困难,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在品种、质量、标准教育水平、技术含量等方面难以与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2)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从65438年到0999年,中国有3200万家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2000年,中国有3980万家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6%。此外,中小企业业务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竞争性领域无处不在。
(3)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营范围广、经营项目丰富、管理体制灵活等特点。在经济出现波动时,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比管理层级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企业具有更快的反应优势。
(4)竞争力弱,寿命短,破产率高。中小企业“转身”是优势,但要想真正在商业上获得有利地位,就需要“冲浪”的大企业。中国每年注册的中小企业有60万家,但其中30万家只能经营一年半,不到10年的10%。
2)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贷款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顽疾。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但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因为银行是作为企业来办的,更多考虑的是效益,只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及时救助。此外,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受到经营环境的影响。另外,民营企业一次性资金需求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价格,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必然的。
2.技术创新能力弱
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领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瓶颈。主要原因是:首先,核心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R&D资金,其创新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小企业的资金并不充足,难以独立完成;其次,知识产权保护虽有显著提升,但尚未形成全民法治意识和自觉行为,创新维权成本过高,导致创新投入与创新收益严重不对称,极大挫伤了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最后,创新人才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客观需求严重脱节。
3.运营体制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这在市场经济初期有其历史必然性。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成员间信任度高,企业内部协作能力强,运作高效灵活。因此,在企业成立期,与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相比,它在资金筹集、管理效率、信息收集和监督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一些原本有利于家族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逐渐转化为消极因素,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所产生的宗法性、封闭性特征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管理能力不足,企业文化精神模糊。
中小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如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思维方式单一,盲目冲动倾向,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缺乏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向现代企业家转型的文化背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一切都源于受传统封建文化影响的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家长式管理。此外,人情、派性盛行,是非不明,企业精神模糊,企业目标单一,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