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倾销”,为什么中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倾销是指以低于世界市场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一个国家。倾销不是随便就能决定的。它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它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正常价值一般是国内销售价格或成本价。然而,由于中国不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经常对中国采用第三国的价格,如印度。只有低于这一价格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才能被认定为倾销。
反倾销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其幼稚产业或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国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以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持平,并通过这些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在这方面,虽然中国是世界上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但国内相关机构对出口企业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出口混乱,出口商竞相压价,最后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甚至减少配额。
倾销是商人常用的手段,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以抢占市场。
反倾销是一种保护手段,即通过征收更多的关税或征收反倾销税来保护自己的商品。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的最终救济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的反倾销税金额可以等于或低于倾销幅度。
反倾销的历史:
倾销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重商主义时代。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倾销与反倾销的矛盾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死结”,甚至在今天,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