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有多少个学院?
云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0,是全国第二批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授予硕士学位,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3、2015中医、中药学专业相继通过教育部认证。2016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高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学校规模:学校有呈贡、白塔、宜良三个校区,占地990余亩,总建筑面积410亩;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1个实验中心,1个研究所。直属医院2所,非直属医院14所;有27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4个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到2022年,全日制在校生11943人,其中本科生10318人,研究生1352人,博士生5人,留学生268人。
师资力量:到2022年,总部现有教职工741人,学历、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博士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首届名中医1人,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医药高校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420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为硕士生担任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
办学特色: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以中医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学院。
重点专业:
民族特色:中医中药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医学
云南省特色专业:中药、中药、制药工程、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
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傣医药。
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医中药针灸推拿
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专多能的新型临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云南省优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温病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科、针灸。
云南省优秀视频公开课《中医方剂学与妇科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6月5438+2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1工程实验室和公共* * *技术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研究三级实验室、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院士工作站站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科技创新团队: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创新团队、中医药预防医学理论应用研究省创新团队。
云南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高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及功能科技创新团队、云南高校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云南高校中医药调节机体微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高校男科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云南高校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
59年来,几代名医潜心育人,培养了6万多名中医人才。他们有的扎根云岭,造福桑梓,有的远涉重洋,光大中医应运而生。朱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何何奖获得者,法国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十记获得者:我国著名医学教师宁雅恭;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院长王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陈本善;中国人民大学Q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甘向明,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校友。
学校以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方医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为重点,包括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工程实验率1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省级创新团队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研究三级实验室2个,院内专家工作站1个。
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
允许进入学校政府、学校、学校、校企合作建设“保健品和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评价研究、保健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短板,与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建“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