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促进市场消费的手段?
二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优势培育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质量。目前,中国优势突出,可以吸收全球最优秀的资源,培育适合中国市场的金融保险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几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将吸引未来全球的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分销和客户服务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这些领域的全球优势资源也将向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流动和集中,形成中国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终推动国际竞争力的形成。然而,要充分实现这一优势,我们需要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应该说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例如,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要求,我国将通过调整鼓励贴息进口服务目录,在17试点地区进口创意设计服务和知识产权。
三是培育文化产品的商业授权机制,打通文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通道。除了在有形产品的消费中追求“品牌、多样性、精神愉悦和自我实现”,人们还需要将无形文化服务的消费延伸到有形商品中,以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因为一些文化体验产品的消费是硬受时间约束的,需要延伸到不受消费时间约束的实物产品中,以实现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以电影为例。在世界各国,电影票房占GDP的比重都是相对固定的,非常小。比如美国电影票房占GDP的比重不到0.06%。这是因为票房只有在观众坐在电影院的时候才能产生,受到空间、时间、收入的制约,所以票房增长总是有限的。然而,电影市场从来都不只是票房。在美国,票房收入只占电影总收入的30%,其余都是衍生收入。通过衍生品的授权,电影可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从而支持电影更大规模的投资,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有形的制造业产品也因电影形象的商业授权而提高了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加了销售额,实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发展文化创意形象授权管理,有效保护相关知识产权。有了成熟的商业授权机制,不仅可以发展壮大文化服务产业,还可以通过制造产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