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吗?

据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今年继续带来关于打假的提案。他建议,通过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就像酒驾一样,推动直接处罚制假售假行为。

去年年初,马云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在去年两会期间,雷军和杨也呼吁加强立法,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

制假售假行为危害很大,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损害了合法企业和商家的权益。更有甚者,许多制假售假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比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毫无疑问,假货是社会的毒瘤,但假货却屡禁不止,这与制假售假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

比如,针对举证难的问题,朱建议直接推进制假售假入罪,加大对制假售假的处罚力度,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法定刑,加大对制假售假的经济处罚力度。制假售假危害很大,但制假售假打击难度大,导致犯罪成本低,犯罪收益更高,这是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对此,有必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有时候,虽然假货泛滥的后果并不比酒驾更直接,但假货造成的危害更持久、更广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吗?这个问题还需要法律界和代表委员们进一步探讨,但毫无疑问,相关法律和行政部门确实应该“严肃”对待制假售假,堵住制度上泛滥的漏洞和灰色空间,让法律真正硬起来,建立健全打击制假售假的长效机制。这对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原创和创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