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它对军事有什么影响,重点是军事国防?

当今世界,由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战争形态和战斗力生成模式,推动世界各国军队从机械化的装甲突击向信息化的无敌迈进。)s;x;H5 q$ ~9 I$ o5 O

时至今日,虽然没有一场战争可以称之为完全的信息化战争,没有一支军队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信息化军队,但谁也不能否认,信息将是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战争的过程将以信息开始,以信息结束,战争的结局将是信息和失败。21世纪,信息战的鼓声响彻星空。-

4 _ # U/g ' w & amp;r面对信息化的惊涛骇浪,* *主席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科学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我军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指明了方向。

;p7 m & ampQ0 f3 @ T/ T频道已经开通,已经形成* * *知识。军委领导风尘仆仆,调查研究,指导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生动实践;高中级干部进院校、进课堂,研究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理论和对策;专家学者深入部队和基层,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宣传活动。一股学信息化、练信息化、做信息化的热潮正在全军兴起。

/k9 K. _ b2 I这是人民军队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重要考试,是居安思危的重大变革!/ p8 ]6 F( v* I- o

A 3 w) Y' L" G" Y* n/ m5 A

人类与信息化的相遇,军队与信息化的连接,绝不是人为的设计,而是历史的必然8k(]| # h &;[

信息化是从“钢铁文明”到“比特文明”的艰难历程,是一个动态的、技术性的、社会性的过程。军队信息化是军队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改造武器装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聚合重组军队要素,提高体系能力,促进军队改革发展的过程。% d8 S,W,N+ c,P

人类与信息化的相遇,军队与信息化的连接,绝不是人为的设计,而是历史的必然。

& amp} $ D;O" j# w%?194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拉开了信息革命的大幕。此后,每隔15年左右,世界都会因为计算模式的更新而发生一次变革:1965年左右出现了大型计算机,1980年左右个人电脑开始普及,1995年左右发生了互联网革命。20世纪后期,集成电路技术每18个月刷新一次,微处理速度每年提高近10倍,网络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网格、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宽带、智慧地球的快速发展,不仅预示着新的15周期的开启,也孕育着一场信息革命的风暴。,I $ I $ _ 1 ^( @ 1 @;Z( W7 C- h

更难以想象,原本只用于科学计算的计算机,竟然会成为机械化战争中的“掘墓人”和信息战中的“孕妇”,并在微电子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高科技群体的反衬下,历经半个世纪的波澜,在20世纪的余晖中导演了惊天动地的战争大戏。

(Y7 E4 a6 i3 s. c+ u这是揭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一页:0 a7 m% r: F% J5 W: p

在1991的海湾战争中,当多国部队复杂的作战指令仅由一个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发出——那一刻,信息如同“隐形的翅膀”,穿透多维战场空间,成为表达军事意志、协调军事行动的“力量倍增器”,不仅改写了战场交战规则,也改变了兵力运用规则。

;n;o 1 g6 v(^( m;Y7 W+ u这是战争史上尴尬的一幕:

2 {$ m,h/ e. f% z" `2 C 1999科索沃战争,时任南斯拉夫空军副司令亲自起飞,却在眨眼间被北约空军击落——那一刻,信息编织“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无缝链接系统粉碎了机械化战争的个人英雄主义,暴露了机械化架构的致命缺点。5 h1 \4 u+?+ e+ T. [' y7 G( o

这是虚拟世界中真实的一天:

2 ?6 Y+ J/ ~2 v6?2003年,一家公司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当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网络被对手植入的病毒、“逻辑炸弹”、“寄生虫”爆炸,电话全部失灵,股市暴跌,交通系统全面瘫痪,军事指挥机构的网络数据库被彻底破坏,战地指挥官甚至不知道电台收到的命令是真是假。那一刻,信息把人类对战争的认知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使得“网络前沿”)m# y( J/ G!五元五角

信息化的魔手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战争的经验积累和认识,引导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从机械化战争中脱胎换骨。* s* T) I2 Q- I* s6 V+ _

两个+p( \6 V( w- j) C0 P+ S

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人民军队,始终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潮流,坚定地把信息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 Y8 J" M# l5 i7 \: R( ~3 }8 c. O,我只能坐观风云,欣赏别人的荣华富贵,你再期待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人民军队,始终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潮流,坚定地以信息化为目标和方向。-

8 \+ ].\4 ];i6 d . Z+Z;k . I 20世纪70年代末,我军以指挥自动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启了信息化的破冰之旅。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军委决定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78年,为改变指挥手段落后的局面,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启动了我军指挥自动化建设。当时,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有必要实现指挥系统的现代化,看看别人的落后,找出差距。我们能像往常一样仅仅依靠电话就发动战争吗?要逐步实现指挥系统现代化,不要拖太久!“80年代末,我军指挥信息网络、数据库和指挥所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7 I # o4y 26y * F # A8U ' A/R 90年代初,新时期我军战略方针的确立,进一步指明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同志敏锐洞察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主持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应该是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65438到0993,军委作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部署。65438-0995成立陆军指挥自动化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启动了一批信息化含量高的武器装备建设项目和重点军民共建项目。上世纪90年代末,我军在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电子对抗等作战信息支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l;g. c( {- {,[,J' E5 S

21世纪,我军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信息化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全面发展,胡主席明确指出,要推动我军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为主导的复合型发展转变,强调要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能力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军委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之后,领导信息管理机构相继成立,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步伐,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

0 k*?2 T- E. |# B!P3 f% ~: _,p实践证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前瞻性眼光、战略胆识和正确决策,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根本保证。只有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意图,信息化建设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取得新突破,打开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Y;^先生!F4 m3 S

三,* R5z-`!外星人:~

我军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0 p# @3 V* t3 q: d+ B- V通过聚沙造塔。

(T8 ]+ F$ l% k!I% N2Y三十多年风雨兼程,我军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超前,取得了显著成效。:U0 e' K% F2 t L p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国防通信光纤总里程大幅增加,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和短波通信为辅的新一代信息传输网络。$ T5 I & ampl: {0 H2 n5 _

——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和战场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后勤和装备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q% ]* I- q' `( f4 j

——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领导管理得到加强,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维护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群体逐步扩大。%[9 ~ & amp;s8 b. p' N

30多年的实践波澜壮阔,30多年的探索充满艰辛,30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h4n " v)l!z”x;Y J

只有把握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找准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先进技术储备意识、技术发展优先意识和技术竞争先机意识,才能抢占技术制高点;9k”l7 G4 w+K ' o+l!l7 m & ampc' A

只有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深刻理解和努力满足军事斗争需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才能增强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用性;2个P* h+ g5 G,w8 w

只有加强集中领导,坚持统筹规划,采取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Z,j( M+ E% Z( Q/ l0 J6?只有坚持军民融合,把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体系,* * *建基础设施,* * *用技术成果,* * *享信息资源,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的军民融合之路。;c;B * a & ampv!J* `' g

四个+R(R2 M6 c 1q)f 1f;B6·霍

每一次军事革命都意味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军队建设的一次飞跃。

V- P* Y( ~* m,B5 f)人类无论用什么方式生产都要战斗;用什么技术制造工具,用什么技术制造武器。2 R,` 3 |2 D% S- v4 C2 }- C

每一项先进技术的诞生,都意味着一场军事革命的开始。从冷兵器、热兵器、热核武器到现在的信息武器,诠释了这一颠扑不破的发展规律。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世界各军事强国在加紧创新技术的同时,都在努力重塑联合文化、作战理论和社会心理,用软硬两手引导和推动军事能力建设从应对危机向塑造未来转变、从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转变、从注重过程向注重效果转变。“以未来画出现实”,“以思想引领发展”,“以目标设计当下”,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标尺消除一切陈规陋习,可谓追浪而舞,随风而动。-

6 e;S) v. j0?5 X( V. X)每一次军事革命都意味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改变。从冷兵器时代的孔、吴之争,到信息化战场的“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实物型、能量型、信息型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如果说在冷兵器、热兵器、热核武器时代,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是主导因素,那么在信息时代,信息将超越一切,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引擎”和“倍增器”。h!c5 v* O* U$ q) {' K9 ^2 P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军队建设的一次飞跃。陆军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未来战斗力生成模式;未来的战斗力生成模式,一定会引领陆军前进的方向。面对正在兴起的新军事革命和正在兴起的信息化战争,任何军队都不能偏离战斗力生成模式设定的目标,在没有信息化的情况下决定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走向。哪支军队在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起点高、速度快、质量好,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主动,更好地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

+~ 7x 1b & amp;[英语泛读材料七美元五美分

!I0 Y7 _$ [* O面向未来,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而应该清晰地标记自己的道路,在“世界类型”中创造“中国风格”。

5 e " B;]7r/` & amp;B3 W“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也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世界。8 j,Z/ l4 L2 v!u9 \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酝酿一场大裂变、大跨越、大变革。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机制孕育着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可能因掌握先进技术格局的改变而改变。信息技术先发国家早已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正在通过信息融合继续重塑战争机器的结构力量,以武器装备的替代实现战场上的不对称优势,并以此优势实现信息威慑,从而牢牢掌握战略博弈的主动权。信息化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落后者的头上;时差就像一个可怕的“魔咒”,压在追求者的心上。

,V4 Z1 P,i' `* d" _- S5 C# G!中国军队再次站在十字路口,不得不做出选择。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错过这一二十年,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只有顺应潮流,积极应对,大胆改革,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说中华民族错过了几次历史性机遇,那么这一次不可能再有错误了。如果命运不是命运,那么这一次一定要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

。^&;z0 P7 H5 L0 d ' e & amp;q面向未来,不要盲从他人的脚步,而要清晰地标记自己的道路,在“世界类型”中创造“中国风格”。7 W o/B(o % G & amp;x!W

认清历史方位才能把握发展方向,准确定位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必须正视我军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刻不容缓的现实。军兵种信息化建设发展还不平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核心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联合作战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尤其不可忽视的是,我军信息化建设是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在赶时间,别人在前进。“我们随时可能被进一步拉大,随时可能被历史潮流抛弃”,绝非危言耸听,故弄玄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既不能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既不能照搬外军模式,也不能盲目排斥外军经验。我们要开拓进取,开拓创新,在遵循机械化发展规律的同时,努力探索符合国情军情的特殊规律。0 Q% q3 F( a!五英尺

胡主席深刻指出,我军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历史方位的战略判断,也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伟大呼唤。按照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要求,加快机械化和信息技术复合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信息化水平高、体系能力强、能够应对任何突发事件、在各种军事行动中占据主动的信息化军队。

& ampK: F2 W3 a7 y% _2 U* w六

# Y-i3k(r;C: C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军队历史性转变的过程。

4 p $ `;K3 A5 Q!R c3 R8 Z) h,Z当伟大的时代赋予人们伟大的使命时,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掌握方法的人,才能不负重托,不负使命。

:P8 O5 q4 i5 ]8 v: d$ O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为发展方向。其实质是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使信息化成为军事战斗力的倍增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能力,逐步构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体系。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军队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

5 ?+o . j;O7 x) y- F# _科学统筹是重要保障。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贯穿军事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一毛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改变过去各业务部门、各军兵种、各单位按照自己对信息化的理解各自为政、各自建设的局面,克服过去系统“烟囱林立”、系统“僵而不活”、放入“胡椒面”的现象,才能加快发展、快速发展。要坚持“有所赶超,无所赶超”的基本原则,坚持“局部超越带动全面赶超”的发展理念,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不交自己交过的学费;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部门,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科学畅通的工作机制,防止盲目上马、铺摊子,防止出现新的“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1 f,K6 t' C6 ^

更新观念是基本前提。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的军事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革命都要深刻和复杂得多,但机械化战争留下的观念、习惯和思维定势太深刻、太坚定。过时的观念犹如雾障,使一些同志吹响了变革的号角,却迈着徘徊的步伐;身体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大脑还处于机械化时代。历史反复证明,先进理念是军事实践的灵魂。没有思想革命,技术革命一定会失败。历史的启示和现实的挑战,要求我们冲破机械化的厚茧和重壳,勇敢地把自己从那些曾经带给我们荣耀却被证明已经过时的观念和思维中解放出来,树立起适合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理念和新思维。)n;u2 q,V. A & ampx

人才第一是根本之策。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的因素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突出。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工程,科学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完善的军事信息学科专业体系,夯实我军信息人才培养基础;组织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全面提升指挥技术人员信息化水平,为形成体系能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1 s" V F. ]9 _ w,p/ ~

自主创新是永恒的动力。核心技术买不到,即使买了也有安全隐患;简单的技术模仿走不远,最多只能带来短期收益,而不是超越的能力;光靠报价是不行的,靠别人必然要受制于人。我军信息化建设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降低风险,立于不败之地。要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基本支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基础,发挥后发优势,把信息化建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按照“博采众长,不受制于人”的思路,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之路。

8 t0 N" @!H & ampo b . r 1?* R. x整合国防和民用技术是唯一的途径。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富国和强军有机统一的战略要求,也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信息技术具有军民通用性,信息基础设施具有军民适用性。特别是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优于军队整体的发展水平。要整合政策法规、建设规划、重大项目、人才培养和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起点,加快发展进程。

& ampq“J!a {:~ & amp;~!F7 d73k & amp;|8 E- Q/ B( q6 X' y

广大官兵既是军队改革的主体,也是实现变革的主力军;它不仅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角,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集大成者。

& ampS( {1 o- \3 `# B一流部队自愿改变,二流部队跟着改变,三流部队害怕改变。9t(n4 \ 8r & amp;r( L

早在1985年,刚刚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就曾激情澎湃地说,“前进,赶超对手,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出路,否则,我们将永远受人欺负。”在信息技术的惊涛骇浪中,今天不能主动改变,明天就可能被动挨打;今天不能创造未来,明天就可能重复过去。

1 e!著名未来学家S+ K) [+ P* q托夫勒预言,在以微电子为核心的“第三次浪潮”中,一些贫穷国家可能会超越传统的西方发展模式,与富裕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断言“在信息技术上,落后者只要花上领先者十分之一的努力就能赶上。”我们坚信,不甘落后的中国军队,一定能够跨越机械化乃至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发展阶段,抢抓时间,加快速度,走向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h) O% l( E: M4 N

军事改革没有观众席,信息化建设没有局外人。广大官兵既是军队改革的主体,也是实现变革的主力军;它不仅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角,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集大成者。只要我们坚持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己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建设信息化军队联系起来,把本职工作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结合起来,想信息化、钻信息化、做信息化,就一定能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8]“R,L0 l9?s!S% U4 X是“经久不衰,在绝地面前重现,在每一个机会都欣欣向荣”。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正在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人民军队,把目光投向了下一波新军事变革!

- m7 t3 I1 x1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