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新城将如何规划?

“十二五”期间,燕郊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商业中心和商务会展中心“两城两带两中心”建设为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高质量、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产业高端化、功能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北京周边领先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新型高端服务城市,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顶尖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高端产业进入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燕郊高新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转变”,推进“六个建设”。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产业方向的转变。发挥全域比较优势,注重错位发展,实现自我超越,充分依托融入北京东部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环境优势,发展空间广阔、园区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善、投资成本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端服务业,把燕郊建设成为集成果转化、中试开发、产业化、技术交易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园区。总部经济方面,重点引进北京资源重组后急需建立新业务总部的大型央企、在北京发展空间遭遇瓶颈的新兴经济体、计划完善北方产业布局的国内外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在燕郊建设新业务集团总部,如中兴通讯北方基地;将中国中西部地区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和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引入燕郊,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总部平台。在成果转化方面,通过平台对接和金融政策支持,全面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吸引中关村企业在燕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如燕郊汉王科技产业基地;深化与国家“两院”、中央转化院和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京津国家重点大学和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积极开展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在产业发展布局上,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方面,以提高发展总部经济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承载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休闲、健康娱乐等高端现代服务业。

二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资源开发到资本开发,即在燕郊有限的土地上,高质量、一次性、大规模投入巨额资本,提高整个环境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目前,燕郊高新区正与华润集团、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京投银泰等战略投资者积极接洽,争取早日全面启动北部科学城、南部健康城,建设东外环高新技术产业带、潮白河旅游休闲商务带、商业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等“两城两带两中心”。 努力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科技成果孵化园、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化园区。

第三是发展时机的变化。以往的建设模式大多是先引进项目,再提供配套服务,无法满足高端项目和创业者的要求,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十二五”期间,燕郊高新区计划以高标准做好“十通一平”城市基础设施为第一步;第二步,做好高层次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商场等高端配套服务,确保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第三步,加快高端项目引进。

推进六项建设: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围绕新的产业方向,完善产业规划,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带动、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聚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专业化招商,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第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紧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洽谈、引进和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市领导分包制,完善土地拆迁补偿机制,加大项目工作力度,重点推进汇福国际养生中心、港中旅燕郊海泉湾、安邦财险后援中心、燕郊航天科学城、韩国首尔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第三,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在资金方面,燕郊高新区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创业基金和产业扶持基金制度,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补助。同时,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各项技术创新计划,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继续抓好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R&D机构,开展自主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奖励优秀科技创业者,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二是继续完善“一站式”审批和“代理制”服务体系,打造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三是学习和用好土地政策,认真研究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多方面做好争取总量、盘活存量、集约用地和挖潜工作,确保大项目建设用地。

第五,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撑产业,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的创业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管理的方式,加快人才家园建设,加强生活设施配套,切实帮助解决子女上学、户籍等问题,为高层次人才在园区创业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第六,努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主动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最新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及时提供科技成果申报、获取和转化信息。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国家战略即将实施,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为燕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后,燕郊高新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承担着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燕郊高新区将找准在国家高新区的定位,明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对标’先进,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实现‘二次创业’,努力建设一流的高新区。”顾正海的语气充满豪情。根据规划,到2015年,燕郊高新区总人口将达到100万,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实现产值500亿元。届时,燕郊高新区将成为当之无愧的科技、商务、健康休闲、生态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