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的六年级作文

个人简介

沈(1949.7.17-)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82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毕业。

读研,拿硕士。现任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南瑞吉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电力系统安全专家委员会第二组组长;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和发展,首创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实现了继电保护理论的重大突破。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新的判据,解决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许多重要技术问题。已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1990、1992两次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999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有新技术迅速投入实际使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高技术产业化体系,形成了科研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99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特写

作为一名专注于电力保护的研究人员,沈在频繁停电面前并没有“认命”,而是从源头做起,一头扎进攻克难题的挑战中,开始探索自主创新。突破必须从解决技术问题开始。1981年,沈首战告捷,发表了《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保护原理》的重要论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沈第一次站在了继电保护技术的最前沿。在1984和1991年,沈先后发表了《阻抗序贯判别失步继电器的研究》、《区分振荡与短路的新原理》等论文,提出了区分短路与系统振荡和特殊工况的新原理。至此,沈完成了对工频变化量快速继电保护理论的完整研究。经过10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获得了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沈没有止步,进而以这一理论为核心,先后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由30多项专利技术和一系列专有技术组成。当这一原理及相关技术应用于电网时,技术上一直领先的国外大公司不得不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沈工频变化量原理的继电保护动作时间比使用他们原理的同类保护缩短了1/3以上。实际测试和工程运行也证明,在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沈工频变化量保护是国内外最快的继电保护。随着三峡工程的相继投产,需要通过DC向沿海地区输送强大的电能。然而,DC输电技术,特别是作为指挥整个系统运行的“大脑”的DC输电控制保护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掌握在少数几家外国公司手中。虽然多年来多次引进,但一直没有解决国产化的问题。2001,沈自告奋勇,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迈出了输电控制与保护的国产化步伐。灵宝DC互联互通项目是第一个试点项目。这一次,他不仅要面对巨大的人力财力投入,还要面对成功的风险。没有退路,只有前进。他这样鼓励和施压公司的技术人员:“不管投入多少技术力量,都要上,一定要成功。”灵宝联网工程只是一次“小试牛刀”,让沈大显身手的,是葛洲坝至南桥的500千伏控制保护系统。这条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原由国外公司提供的控制保护设备,已运行约10年,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对其进行改造。谁来改造?几家国外大公司志在必得,毕竟他们当时就建了这个系统。沈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勇气,大胆地接下了这个项目。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向他袭来——外企说“中国人永远起不来了”,各方面的声音也要求他不要单干,要和外企合作。然而,当他与外国公司讨论合作时,对方再次提出了基于他们的苛刻要求。1989年,课题组成长为继电保护工程系,蒸蒸日上。但是,沈对的现状并不满意。他敏锐地捕捉到微机技术的时代正在到来,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于是新一轮的技术研究开始了,从原理到算法再到框图,他主导了整个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