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产权销售
这项由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京剧院策划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纪念活动,更是一次促进京剧艺术传承与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游之旅”和“展演之旅”。这既是对梅兰芳先生那些年成功出访和演出的回顾,也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京剧繁荣发展的出路。
梅兰芳访美始于1929和12,恰逢世界经济危机。然而,纽约售价6美元的电影票却被“炒”到了16美元,这甚至让纽约人都感到惊讶。虽然梅兰芳之前已经成功访日两次,但与访美相比,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让这场异域风情的演出显得格外特别。此行的目的是通过交流让中戏参与到世界戏剧中来,但整个过程处处表现出自信、创新、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高超的商业运作手法。
推陈出新,将艺术表现与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是演出成功的核心。客队对美国观众的消费偏好相对陌生。因此,团队参考了外国人和留学生对中国剧的印象和看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大致选出了一些热门剧,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并考虑美国人的观看习惯,进一步筛选。为了做到“剧目精品”、“不要太长”、“内容丰富”,不仅压缩了剧情,还废除了检查、喝酒的刻板印象,要求演员按照导演的思路塑造艺术造型,并增加英文观影说明。这些“二度创作”充分体现了京剧表演的环境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精心的准备和有效的沟通为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赴美演出,梅兰芳和他的团队已经酝酿准备了七八年。整个准备过程可谓步步为营,井然有序,全面出击。首先,尽可能创造机会,在中国向欧美人展示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不断强化“梅兰芳”这个词在欧美人心目中的印象。其次,通过举行茶会、宴会等形式,各国人民对此次访问反应积极。招待会上的水果和蔬菜、茶点、杯子、盘子、灯和装饰品都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这次访问创造了动力。第三,在筹措出访经费、落实剧场、筹备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多尝试具有开拓意义。比如在国外通过各种渠道,甚至雇佣美国人与美国报纸交流,介绍梅兰芳和中国的戏剧;花了很多精力在宣传资料的制作上,包括中国戏剧组织、梅兰芳、梅兰芳曲谱、各种戏剧手册、演讲稿、新闻稿等的编写。,还特意为外国人准备了礼物。
当时旧中国商业不发达,缺乏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拜访团队承担了大量的营销策划任务。他们在精挑细选演出的基础上,对每场演出的出场人员、出场顺序、演出时间等各个方面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安排和精确的计算。可见,知识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都用上了。
特别是这个过程中已经包含并呈现了好莱坞明星制、明星经纪人制、导演制等现代理念和方法。演出团队对梅老师的宣传和包装,堪比明星制的推行。就文化经纪人和导演体系而言,齐如山和张在团队中的作用与当代文化经纪人和导演相同,表现突出。
总之,梅兰芳先生在美国的演出是一次成功的、高超的商业营销运作案例,几乎包含了成功商业运作所需的所有理念、资源要素和行动。中国京剧由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获得了世界性的视野,成为中国戏曲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
时代变了,京剧市场很难再有当年的辉煌,更难走出去。总结起来,主要包括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多元文化生态无所适从,对走出去缺乏信心;对京剧的传承与创新、艺术与市场还存在较大分歧,走出国门的动力不足;对国外文化和市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出国准备不足;整体市场意识和商业运作能力较弱,走出去能力欠缺。作为京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研究和比较,笔者对京剧的出路有以下几点思考:
推动剧团主体多元化,放宽准入,实现京剧文化国际化战略布局。从供求和竞争机制的角度看,京剧团的主体结构、产权结构和地域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大力提倡扶持民营剧团和小戏班;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国有知名院团建设,加强京剧产业各环节的中外合作,发挥产权的激励约束功能,促进不同服务贸易模式下京剧演出服务价值链的实现。
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加强专业分工,不断提高京剧演出服务效率。在面向国际市场时,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从而提供差异化的京剧演出服务。比如出国后,秋江、三岔口、闹宫不再是唯一的表演。浙江京剧团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创作的实验性京剧《俄狄浦斯王》,是将经典的希腊神话剧《俄狄浦斯》搬上京剧舞台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在西班牙引起轰动。此外,要根据京剧产业链加强专业分工,创新京剧创作和表演模式,创新京剧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市场中介,加强对外合作与联系,促进京剧艺术的国际化发展,中介组织在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京剧表演不能再局限于自身的产品概念阶段,而必须纳入一般的市场运作规章制度中,通过市场运作达到信息传播、效用提升和价值实现的目的。因此,应大力加强京剧演出的服务中介,积极推动与国外著名文化中介组织和经纪公司的合作。
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对京剧市场化的支持,努力夯实京剧艺术发展的平台,以开放的视野聚集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强对京剧传承发展市场化的支持,包括政府的资金支持,相关国际组织为京剧传承发展提供的支持和便利,银行、保险、 证券等金融部门为京剧走出国门在信贷、出口信用保险、上市融资、债券发行、版权质押等方面,教育部门和相关文化组织对京剧表演、管理、营销人才的培养,法律部门和组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