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基层办公室是什么?
1.宣传、贯彻和执行有关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依法办理相关市场主体的登记和行政许可;
依法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的日常监督管理、检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对辖区内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的监管;
4.承办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简易程序案件,承办区市场监管局授权的一般程序案件;
5.受理辖区内消费者的咨询、投诉和举报;
6.参与市场监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协助完成辖区内大型活动和重要节日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保障工作;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基层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少任务重”的矛盾突出。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多个部门的职责归一,职能多、任务重,每项职能都需要基层单位监管的干部来落实。
(2)干部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要承担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化妆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价格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工作,涉及诸多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监管理念亟待更新。但工作人员任务多,学习时间少,普遍缺乏法律法规和专业素质。原有的工作经验已经不能适用于现有的监督任务。
(3)日常监管模式需要更新。目前,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模式基本延续了网格化管理和市场巡查制度,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负责辖区所有市场监管工作。虽然国家局正在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但在实践中,除了实行“双随机”外,大多延续以往的定期检查、重点检查等监管模式,尤其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更多依靠突击检查和专项整治,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四)基层办公条件相对落后。就吉日嘎兰图所而言,办公用房是原吉祥计生办的办公用房,已使用多年。办公室、餐厅、宿舍陈旧,条件亟待改善。执法车辆只有一辆,辖区涉及一个嘎查村,市场参与者比较分散,开展市场检查非常不方便;食品检测设备是很多年前配备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较低,其他专业检测设备几乎没有。工作电脑、执法记录仪等信息设备配备不良或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5)市场监管责任风险高。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处于监管服务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上级的各项任务都要通过基层来落实,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监管、消费纠纷调解等风险高、隐患大的工作。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和免责清单,在当前的工作氛围和舆论形势下,各种评比、考核、一票否决、曝光、问责、追责导致基层干部“越干越容易出错,越被追究”,影响了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团队建设。
首先是设置合理的编制。各地要根据总人口、监管对象规模、地域等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执法人员规模。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面对市场监管的新形势,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专家学者和办案专家,对基层执法人员进行精准、专业、有针对性的综合执法培训。
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各级市场监管执法机构要有专人定期编辑典型案例或执法动态信息,及时传递分发到基层执法人员,指导执法实践与时俱进。四是狠抓作风建设。坚持文明执法,必须从市场监管执法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入手,在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作风上下功夫,加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规则,守住市场安全底线。
(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基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硬件保障,确保基层执法效能的长期提升。
(三)执法纪律严明。加强纪律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使执法队伍自觉抵制“说情之风”,避免“人情案”,清白干净地做事。同时,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减少外界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干扰,降低执法人员自身履职风险,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法队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八条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法律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