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简介
时间事件
1950 5月9日提出欧洲国家煤炭钢铁资源供应与计划相同;建立“欧洲联邦”的战略目标得以确立。
1951年5月,欧洲煤钢同分异构体(ECSC)成立。
1952年5月27日,《欧洲防御同盟条约》签署,但在法国未获通过。
1957年3月25日,《欧洲经济条约》和《欧洲原子能条约》签订,合称《罗马条约》。
1958 65438+10月1欧洲经济实体正式成立。
1959 65438+10月1,关税首次下调10%。
1962 65438+10月30日* * *农业政策生效。
7月1967,1,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实体,欧洲原子能委员会整合。
1968,1年7月,关税同盟正式生效,取消了欧盟工业品内部流通关税,制定了* * *相同的对外关税。
1968年7月29日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
1972年3月,建立了“洞中蛇”汇率制度,将各国货币的浮动区间缩小到2.25%。
1973 65438+10月丹麦、英国、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同构,同构扩大到9个国家。
1975年2月28日签署《洛美公约》,与44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建立联系。
4月3日,1978,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
1978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实体,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并为欧洲实体(EC)。
3月1979,13,ECU系统更换币蛇浮动系统;欧洲货币单位(ECU)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盟。
1986 65438+10月1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盟。
1986年2月,单一欧洲法案签署。
1987 7月1《单一欧洲法案》生效,该法案规定在欧洲委员会内实行具有投票权重的投票规则,不再实行一致通过原则。
7月1990,资本流动自由化,实施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
1993 65438+10月1欧洲* * *实现单一大行情。
1993 165438+10月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更名为欧盟(EU)。
1994 65438+10月1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实施;欧洲货币局成立。
1995 65438+10月1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欧盟。
1995 12欧洲单一货币第三期于1999 10上线。货币的名称是“欧元”。
1997年6月,《稳定与增长公约》和第二汇率机制签署。
6月1998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 1欧元诞生了。
2000年6月5日,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耳他准备加入欧盟。
2001 1 2希腊成为欧元区第1 2个成员国。
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6月65438+10月1。
欧洲联盟哥本哈根会议决定在2002年5月6日之前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和马耳他为欧洲联盟正式成员。欧盟东扩计划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90年代上半期)。主要是与中东欧国家签署联系国协定(又称欧洲协定),制定入盟标准,实施提前准备战略。波兰和匈牙利分别于1991与欧盟、1993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995与波罗的海国家、1996与斯洛文尼亚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联系国协定》以法律形式界定了欧盟与联系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目的是使联系国逐步融入同一机构。联系国协定的目标是在2002年前实现工业品自由贸易,并为其他部门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制定入盟谈判时间表的阶段。1995,马德里首脑会议提出,加入谈判应在政府间会议结束6个月后开始。1996年,佛罗伦萨峰会批准了上述提议。1997年6月阿姆斯特丹会议上,领导人指示理事会审查欧盟委员会关于申请国的意见,将于7月启动。1997 7月,欧洲委员会发表了2000年议程。议程分为三部分,即* * *一体化政策前景、欧盟2000-2006年财政框架和欧盟东扩。在2000年议程中,欧盟委员会认为,根据哥本哈根标准,欧盟应首先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为其成员。1997 12、欧盟卢森堡峰会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决定先与上述六国进行入盟谈判,其余五国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将视其进展情况而定。会议还拒绝了土耳其的候选资格。
正式入盟谈判阶段。1998三月12。欧洲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欧盟成员国和申请加入欧盟国家的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但土耳其拒绝出席。欧洲议会是与会者讨论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和国内事务以及经济合作的论坛,旨在配合欧盟东扩进程。3月30日,欧盟各国外长和首批中东欧六国外长齐聚布鲁塞尔,正式启动入盟谈判进程。科索沃战争后,欧盟明显加速东扩,决定调整东扩战略。1999 12,在欧盟赫尔辛基峰会上,欧盟宣布将于2000年开始与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六个新的候选国进行谈判。同时宣布给予土耳其候选国资格,但暂时不会与之谈判。2000年2月14日,欧盟外长理事会正式启动与新六国的入盟谈判。2002年6月5438+2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峰会决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等10个国家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会议还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以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作出了明确规定。2003年4月16日在雅典举行的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15国与上述10申请国签署了加入条约。
东扩是欧盟世纪之交的重大事件之一,不仅将对欧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将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欧盟在成立之初,就已经表达了将一体化扩大到整个欧洲的愿望。《罗马条约》的第一句话是:“决心为欧洲各国人民日益密切的联盟奠定基础”,“决心消除分裂欧洲的障碍,保证其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换句话说,欧盟最终将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代言人。但是,在欧盟内部,国家和国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除了欧盟的统一,还有其他的利益集团,外部的不平衡和不和谐也会影响内部的均衡。这些都决定了东扩后,欧盟一体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降低和取消关税
开放金融和保险市场。
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
公平投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年的历史。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亚太经合组织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近年来进展迅速、顺利。它在促进成员间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方面,使成员对区域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复杂、结构复杂、运行无机制、无约束力等固有特点,APEC的作用是有限的。首先,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APEC的成员数量最多,但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其次,APEC没有固定的组织,自身运行主要依靠会议和磋商,遵循WTO规则,缺乏制度基础;APEC强调非约束性。任何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计划都来自所有成员国的自愿行动,而这些计划的实施也有赖于所有成员国的自愿行动。最后,APEC具有“大组织中的小组织”的复合结构。一般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单一的组织结构,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下没有二级组织。然而,由于文化、宗教和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具有不同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政治制度的差异,APEC下仍然存在着由几个成员组成的“小集团”,即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以及正在实现的“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10+3”(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未来可能形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