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的结构是怎样的?
所谓中间,就是除了前期的设计研发和后期的包装零售之外的所有部分。
让我做一个小小的更正。服装应该成为一个行业,而不是一个产业。在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从事服装行业的各行业人数最多。特别是服装纺织原料、成品服装、配套设施及配件的加工生产。
另一端,前期的设计研发和后期的包装零售都弱得可怜。这里所指的设计开发和包装零售是广义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设计开发:包括品牌、经营理念、产品细节、创新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说服装是这个商品的灵魂,是大脑。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是一个有很大实力但头脑简单的巨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低,工业技术不发达造成的。我们抓住了全球服装产业结构中最难啃的骨头。而欧美的知名品牌,虽然没有自己的规模加工,但是拥有最核心的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凭借一个小小的商标,他们就可以在巨头面前大出风头,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局面至少会持续200年。可以说服装行业养活了、养肥了很多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服装的发展方向似乎已经基本定型,这是可悲的,但会一直延续下去。
国产品牌的现状似乎是百花齐放,有的能时不时的发光发热,但昙花一现的多,持之以恒的少,而且越来越差。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10年前的休闲品牌,比如班尼路,真维斯等。当时的场景是多么壮观,但是现在呢?只能有超低价的钱来强迫消费者。
人才市场的缺失是导致这种情况的最直接影响。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学生从各种服装院校毕业,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却很少。有企业的问题,更有从业者的问题。中国没有服装设计师的情况就更糟糕了。
包装零售:指专业的零售企业,终端市场规范,销售网络和方式多样化,销售服务等。我们都知道国美和苏宁是国内非常成功的零售企业,通过他们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衣服呢?友谊商店是老手,苦苦支撑,步伐缓慢。我们去ZARA和HM吧。原因是我们没有人做这个市场。可悲的是,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资格去做。为什么消费者会到你的店里来买你的东西?
前期和后期的工作需要理念、文化和深度。中间加工需要规模和资金。我们中国只是前者穷,后者很富。中国人喜欢做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你的话题太大,三言两语说不透。总之,可以总结为一种还算健康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