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如何优化营商环境?
商业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环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好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
营商环境建设旨在为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投资、合作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国际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见》是国务院发布的首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主要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指出“三个平等”,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平等对待外资企业,平等对待中外投资者。
营商环境中的问题营商环境中的问题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充分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环境与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职能部门仍存在职责不清、行政审批环节过多、行政效率低下、监管不到位、执法不规范、执法不严等问题。
二是产权保护不到位。少数地方政府重发展轻保护,一些地方政府还在乱罚款、强拆。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薄弱。一些地方政府法制观念淡薄,“重审批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不高。
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的建议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才能充分发挥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因此,优化营商环境也要顺应经济新常态,在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对服务业、能源生产和消费等重点领域,实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