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两个月,但是司法机关说不需要手机卡和定位,可以出去吗?懂得帮助朋友,赶紧的。

不能出门。司法所会随时进行抽查。如需外出,提前申请,履行请假手续。

法律分析

被判处缓刑前,需提供村委会或社区出具的居住证和监护人身份证,进行社区矫正评估。对于租住的房屋,需要提供房东的房产证和身份证进行社区矫正评估。社区矫正人员属于没有犯过严重罪行,能够明确认识自己的罪行,有悔改表现,不至于危害社会的人。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社区矫正期间,需要遵守社区矫正的规定,在规定的范围内按时报到,学习工作,外出时提前申请。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规定向检查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检查机关关于接待来访人员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检查机关批准。司法所监督要严格落实日定位、周听证、月汇报、季考核的要求。以下八罪不适用缓刑:1、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不适用缓刑;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不适用缓刑;3.缓刑不适用于累犯。指已满18周岁,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4.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5.因侵犯知识产权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侵犯知识产权再次构成犯罪的,不适用缓刑;6.对于不思悔改的罪犯,不适用缓刑;7、拒不交出非法所得不适用缓刑;8.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适用缓刑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天“早8点到晚6点”对矫正对象进行定位、询问,矫正对象每周向司法所汇报生活、工作情况,每月提交书面思想汇报,每季度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全面了解矫正对象的生活、工作实践和思想行为动态,司法所组织矫正小组成员和村社区干部进行了全面走访,详细了解实际情况,推动社区矫正措施和责任的落实。因此,未经许可,社区矫正人员不得超越司法所的监管界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孕妇、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的;(二)有悔改表现的;(三)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宣告缓刑,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员。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