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类型的业务符合海洋经济发展的范围?比如海鲜养殖是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还有什么?

三。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注重效益,提高科技含量,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产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造船业、海洋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带动其他海洋产业发展。

(1)海洋渔业。

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数量渔业向质量渔业转变。加快发展养殖业,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配套服务业,努力增加渔民收入,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捕捞业要逐步实行限额捕捞制度,控制和减少远洋渔船数量,引导渔民向海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和非捕捞业转移。积极开展国际双边和多边渔业合作,开辟新的作业海域和新的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优先扶持一批重点远洋渔业企业。

海水养殖要合理布局,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滩涂和浅水养殖,逐步向深水区推进,形成一批大型名优新养殖基地;发展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方式,推广深水网箱,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改善滩涂和浅海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

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抓好水产品保鲜、低值水产品保活和深加工,搞好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做好水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认真执行水产品绿色认证标准,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结合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养殖的区域布局,建设以重点渔港为主的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的水产品物流中心。

重视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采取放流、底播等保护措施,人工增殖资源。要把渔业资源增殖和休闲渔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

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拓展渔业空间,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2)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业发展要调整结构,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推进市场化,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位居世界前列的海上船队,逐步建设海洋强国。

保持港口总吞吐量的稳定增长,到2005年,沿海港口总吞吐量将超过6543.8+0.6亿吨。加快集装箱、散货等现代化深水港口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深水港和国际航运中心主枢纽港,扩大港口辐射能力,注重港口发展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集装箱运输要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停泊75438+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船舶,并相应发展支线港和进料港,促进我国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干线与支线衔接、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体系。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需要,散货运输要与华北、华东地区出口的铁矿石、原油、液化天然气运输做好衔接。

根据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实施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重点的整治工程,改善主要河口航道和出入境口岸的通航条件;根据区域经济和港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建设区域性港口码头,对部分老港口码头进行改扩建,调整结构和功能。

到2010,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港口运输市场体系。国际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等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建立,港口布局完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港口服务功能更加多样化,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港口智能化管理系统基本建成。

(3)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勘探与开发要同步进行,利用与保护并重。开展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提出新的油气远景区和新的含油气层位,积极开展海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前期工作,并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遵循“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原则,积极探索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式,油气同步开发、国内立足、海外开发、自主开采、对外合作并举。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勘探成功率和回收率;坚持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有选择地发展下游产业,改善产业结构,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

重点建设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南海、东海和渤海天然气田,逐步形成三大区域市场供应体系。近期石油开发建设将以渤海为重点,围绕现有开发区扩大储量规模;海南岛近海和珠江口现有油田主要挖潜,同时加强新地层和深水区勘探;我们将继续加强在东海和南海的石油勘探。加快滩区重点区域勘探开发。

(4)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要进一步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努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发展海滨度假旅游、海上观光旅游和涉海特色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滨海旅游的区域布局重点是渤海、北黄海沿海岛屿、沪、浙、闽、粤沿海岛屿、海南岛和北部湾。

(5)海洋造船业。

海洋造船业要聚焦主业、多元经营、军民结合,从造船大国稳步向造船强国发展。形成环渤海航运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东海航运产业基地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航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和海洋配套设备,同时稳步提升修船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要重点发展海洋钻井平台、移动式多功能修井平台、海洋平台生产生活模块、浅水到深水的导管架和油气生产综合模块、大型工程船和浮式储油生产轮。

(6)海盐及海洋化学工业。

海盐和盐化工业要坚持以盐为主,盐化与多种经营相结合的方针,搞好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继续推进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创新,加强系列产品和深加工技术开发,重点发展化肥和精细化学品。海洋化学工业应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海水化学资源开发产业。海藻化工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原料品种和产品品种,提高质量。

(7)海水利用业。

把海水利用发展作为战略性接续产业来培育。继续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着力降低成本,扩大海水利用的产业规模,逐步使海水成为工业和生活设施的重要水源。到2010年,海水淡化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海水年利用总量500亿立方米以上;建立北方沿海城市(岛)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海水规模化利用沿海示范城市。

(8)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积极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技术,重视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加强药用海洋动植物的培育和养殖。重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努力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药。积极发展农业海洋生物制品、工业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品。到2010,海洋医药和生化制品产业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