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危机公关的方法和步骤

遭受危机的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公关措施,其中与媒体的沟通是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方面。

利用媒体建立信任渠道

信任是解决危机的重要前提,信任必须依靠沟通,所以沟通是企业危机公关的灵魂。现实中,很多危机都是因为企业沟通不充分,透明度和公开性差造成的。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公众会对企业做出各种猜测,结果不利于企业。通过媒体传播显然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

发生危机时,企业首先要重视媒体,树立危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而不是社会或媒体强加的思想。有了这个想法,企业就不会抱怨,而是主动收集媒体报道的自身危机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开始危机公关。在公关中,一定要保证信息渠道的绝对畅通,尽可能地告诉他们记者想知道什么,公众想知道什么。公众从企业获得大量信息后,会积极思考,理性得出事情的起因和责任,分散舆论压力。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公众只能凭情绪来判断,而这种判断的不合理性将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美国杜邦公司靠军火发家。当杜邦后来想转行做化工业务时,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人们认为杜邦品牌一直与“鼓励暴力死亡”联系在一起。在许多慈善场合,一些慈善家一直在诅咒杜邦。为了改变公司的逆境,杜邦公司聘请公关专家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经常与记者见面,坦诚面对记者,并邀请一些知名作家撰写关于杜邦公司的文章。20年来,杜邦公司一直坚持与媒体保持合作,通过媒体让消费者了解杜邦公司。最终,杜邦终于从一个军火品牌转型为世界第一的化工品牌。其角色的转换和品牌的更新透露出都邦人的真诚用心。

危机发生后,公众、媒体、政府等都非常关注事态的发展。这时候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舆论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在危机时刻,企业对外应该只有一个声音,即企业指定的发言人。根据危机的进展和处理情况,危机公关团队将安排向公众发布信息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都去见记者,会造成舆论的混乱。

通过媒体宣布救援计划

危机发生时,企业要边做边谈,让公众知道企业是有责任的,是在积极采取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减少消费者的损失。这种积极负责的行为会迅速改变公众对企业的敌对看法,甚至赢得公众的同情。

处理危机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危机时刻制定一个完整的救援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制定计划不仅仅是指导自己有节奏地工作,还要把计划公布出来,让公众知道你有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步骤和方法。这一系列救市计划将增强消费者信心。

65438-0999,比利时、法国部分中小学生饮用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发生后,比利时政府立即禁止可口可乐品牌饮料在国内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得知情况后,从美国赶到比利时。他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报刊杂志上刊登主要管理者签名的致消费者公开信,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表达歉意。此外,他们还采取其他有效行动,如收回产品、公布调查结果、赔偿消费者和报销客户的医疗费用,以控制危机的蔓延。可口可乐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这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并积极兑现承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可口可乐终于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获得了政府的理解和同情。

可口可乐的比利时危机也蔓延到了中国,中国的消费者开始对可口可乐产生不信任。可口可乐立即在中国展开公关计划,因为他们不想失去如此巨大的市场。他们在中国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如下:发表声明澄清比利时事件是孤立事件,与中国产品无关。然后他们统筹各地装瓶厂,召开新闻发布会,联系相关卫生部门检查确认产品质量达标,公布结果。同时,还安排政府部门、媒体和公众参观工厂生产,让公众了解产品的严格控制流程,快速回应媒体提问,消除公众疑虑,防止误传。

要让企业的努力通过媒体报道为大众所知,企业的活动首先要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激发记者的报道兴趣。这样的公关活动是积极有效的。1985海尔76台冰箱检验不合格,公司产品遭消费者质疑。在这个紧要关头,海尔的领导张瑞敏召集全体员工开了一个会。他要求76台冰箱放在会场,然后他带头和负责人一起当场用锤子把劣质冰箱砸碎。据报道,锤子落下时,千余名员工目瞪口呆,一些老工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在《决一死战,企业在哪里发展》中,锤子敲到了每一个工人的心坎上,唤醒了他们强烈的质量意识,海尔走上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道路。当然,这次活动是不屈的海尔人再次奋斗的号角,也是一次成功的公关策划。像这样的暴力事件能够影响公众的注意力,这显然是媒体愿意报道的。

利用媒体力量恢复市场。

并非所有的危机都是破坏性的。如果换个角度看待危机,认真对待,合理应对,危机不仅不会摧毁企业,还会使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这是应对危机的最高境界。所以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罗夫把危机中的企业分为三个层次:坏的公司被危机解决,好的公司挺过危机,伟大的公司通过危机提升自己。

1998山西春节假酒案震惊全国,强势媒体的大量报道给山西省白酒行业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为了避免危机的影响,山西古井贡酒集团立即行动,以董事长王晓津的名义向全国发出公开信。信中痛斥不法分子,倡导白酒立法,呼吁以国内八大知名酒庄的名义成立专门的打假基金会,并向受害者家属免费捐赠20万元抚恤金,告诉消费者认准品牌购买。从2月8日1998开始,以一封公开信为首的关于顾靖酒厂的新闻迅速成为媒体的舆论焦点。半月谈、瞭望、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证券报等媒体均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报道。新华社以“顾靖酒厂呼吁打假”为题,向全国各大媒体发稿。古井贡酒集团的积极公关,不仅使自己与假酒划清了界限,而且在公关活动中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使其在白酒销售的黄金季节不受影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