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毕夏水库

我去过乐陵的毕夏水库三次。第一次是2009年,当时我的孩子还在上小学。暑假期间,我遇到了我的同事张宏玲老师,带着孩子们乘公共汽车去了毕夏水库。那时候毕夏水库刚刚建成,虽然离市中心很远,但是听说建得像公园一样,成了乐陵的一个旅游景点,所以我们选择了毕夏水库作为暑假的首选。

公共汽车离开了城市,驶进了乡村,穿过玉米地,左拐右拐,最后到达了毕夏水库的入口处。我们下了公共汽车,走进了公园。公园非常安静。除了我们四个,偶尔会遇到其他游客。公园很大,有一个入口广场。广场很干净,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广场上玩耍。广场上还有高高的浮雕柱,很有气势。我们沿着小路走,公园里有一个休闲游泳的沙滩,沙滩旁边有一个遮阳伞,还有一个出租游泳设施的房子。两三个孩子正在学游泳。

公园深处有一座假山,小孩子爬上去玩,不用担心会撞上。有弯弯的荷塘,荷叶是田,有的露出水面,像婀娜舞娘的裙裾。一朵朵荷花掩映在绿叶中,“有的优雅地绽放,有的含羞带花”,但整个荷塘并没有笼罩在月光下。正午的太阳很热很干,荷叶有些慵懒和疲惫。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荷塘月色,而是荷塘阳光。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至今还镌刻在荷塘边的木亭上。

公园里最重要的是水库,是一大片水域,四周是半人高的堤岸。站在岸边向外望去,水面辽阔,背景是起伏的庄稼。为了打破单调,水库中央有一个岛。我们走进银行,站在水边,儿子玩了一会儿。后来听说水面附近的水库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

走出水库依然是曲径通幽,弯弯曲曲,四周除了树什么都没有,树下依然是一片片的杂草、野菜、野花和随意摆放的石头。所以公园还是半成品,却给人一种荒野的感觉,没有噪音,没有规律,没有限制,淹没在周围的庄稼里,淹没在乡村的寂静里。?

我第二次去毕夏水库是在2010年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崔一家上午拜完年,下午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我们想到了毕夏水库,于是一家人开车去了毕夏水库。毕夏水库仍然很宽敞干净,因为是冬天,还有点冷。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水库广阔的水面。

第三次应该是在2015。我翻遍了整个QQ相册,发现了一点影子。那是我和崔律师的自拍。这是槐花盛开的季节。自拍照里全是紫槐,田野非常茂盛,小路布满灰尘和杂草。供孩子游泳的沙滩没有遮阳设施,提供游泳圈出租的房子也有点破旧。广场上还有丢弃的废纸和落叶,几年没打扫了,孤零零的浮雕柱有些落寞。这么大的公园,就我们两个人,但是我们觉得很舒服很安静。湖面挂着柳影,在夕阳下荡漾。逛了一圈公园,我和老公还是有点寂寞。这里太安静了,有点荒凉。

毕夏水库公园,我已经好几年没见过它了。为什么不流行?像毕夏水库这样的人为景点,近年来看得不少,从最初的建设到最后的荒芜。2012和崔律师去东营,去了两个景点,也很荒凉。在回来的路上,我还看到了几个半成品的景点,包括铁塔和雕塑,孤零零地矗立在旷野中,很少有人光顾,人工壁画更是多色调。

这些人造景点可能一建成就缺乏人气。都建在偏远地区,有多少人经常开车十几公里去那里休闲?而且周围也没有配套设施。在一个耕地里,你不可能花钱买一瓶水。或许还有更多原因,比如开发领导的思维、目的、资金等。

也有可能是从建设之初就没有长远规划。景区内的雕塑、壁画等人文景观,材质低劣,设计低下,还没完工就残破不堪。这不是建筑艺术,是建筑垃圾,是浪费金钱和资源。其实景区建设就像是塑造艺术品,能流传的艺术品一定是精品。只有精品的价值长了,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还有一个原因。也许这些人造景点根本没有文化背景,也没有广为流传的人物和故事。他们只是为了美化而拖一个历史人物、故事或传说,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毫无欣赏价值。总之,游客不是那么好骗的。

8月补充1,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