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发现美术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有人认为初中美术课可以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资源非常匮乏。其实所谓的资源匮乏准确的说是指缺乏灵活的知识和勤奋。如果我们勤动脑筋,深入挖掘美术教材,拓展初中美术资源的内涵,就会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图片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美术(人教版)“生机勃勃的春景”第9页的彩色图片教学时,教师可以接触春天大自然的景象,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和恶臭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告诉学生多了解环境保护法,不要乱丢垃圾和废渣,让我们的家更干净,更舒适。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讲解时(人教版)1页“中国美术的光辉历程与文化价值”,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文物的习惯,告诫学生参观时不要在文物上乱涂、乱画、乱刻甚至乱刻。
第二,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拓展美术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教材要尽可能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具有可操作性,满足不同地区师生的需要。”在渗透法制教育时,教师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拓展课程资源的内涵,这样就会发现非常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比如初中美术九年级《读书与藏书的情结》(人教版)第七页教学时,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学生读书的场景,思考今年班里读书的学生比上学期多还是少,并分析增减的原因。这个时候,在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渗透到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面对休学的学生,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留言卡”活动,表达对不能来学校的学生的关心。在这个活动中,旧的日历、杂志、报纸等。可以当卡片用,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这个过程还可以渗透《中国人民森林法》,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这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艺术课堂,既能拓展艺术学科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又能让学生感到无比亲切,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营造氛围,在启迪学生心灵中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法学教育如果只要求学生死记概念或者靠老师背经文,结果只能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老师没有讲课动力。因此,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平等互动、平等参与。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把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他们的心里。比如教人教版《艺术》八年级上册第4页《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人民大会堂、“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办公环境设计、住宅客厅设计等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同时,在引导学生用艺术家敏锐的眼光捕捉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欣赏环境艺术形式所表达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的同时,营造氛围,渗透环境资源法,讲述合理保护和利用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地触动学生,唤起他们内心的声音,达到法制教育的功能。
第四,善于联想,随时随地捕捉“法”的身影。
在一个法治相对健全的社会,从广义上讲,法律就在你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联想,一段话、一句话、一张图片,就能捕捉到“法”的影子,渗透到法学教育的内容中。比如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第19页《剪纸的寓意》一课的教学时,因为2009年剪纸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可以在这节课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教(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第三页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苹果的PDA和台式电脑的设计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总之,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课堂是法制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失时机地渗透法律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多思考,多发现,多创造氛围。只有这样,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才能渗透到学科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知法、懂法、守法、品学兼优的新一代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