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知识和能力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会怎么做?
学法的掌握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开会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在一个大的程序中,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给予明确的指示。比如如何说话和回答问题,如何写作,如何拼写音节,如何观察插图,如何记忆字形理解词义,如何读单词和句子,如何造词造句,如何说出完整的单词等。,都要求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解学习方法。不仅是对法律无知和无知的学生需要提前指定,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输入高难度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提前指定。比如利用中心句作为段落意思的方法;通过连接段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方法等。,也应该是老师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的时候就提前指出来的。
然而,没有学生的尝试和应用,只有老师的指导是做不到的。只有结合学习实践,使用规定的学习方法,反复练习,才能说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
2.示范-模仿
示范是指教师用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榜样;模仿是指学生理解了其中的精髓,并用它来学习同类的新知识。
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善于模仿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无论是上学初期还是中高年级,教师都需要有意、准确、清晰地向学生示范。将理解某一类课文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为理解某人、某事、某事而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问题,以及突破某一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中获得启发,了解教学方法的精髓,激发模仿心理,再利用教师的示范方法学习新的类似知识,可以起到“教学方法为例,学习方法为旁”的作用
从“示范”到“模仿”,从“指点”到“尝试”,这是一种无形的引导,是学生心理活动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通过无形的思维活动来实现。
3.回顾-总结
回顾是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己用过的学习方法;概括就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对用于学习相似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和加工,并将其纳入学习方法体系的整体结构中。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的是老师指出和尝试,有的是老师示范和模仿,有的不是老师指出、尝试和模仿,而是学生自己探索和创造。即使老师已经指出并演示过,有时学生也会修改一些部分,创造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发展、大脑功能都是不一样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求不同的方法。学习有规律但不固定。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往往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的同学学习效果特别好,除了努力,就是创造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创造和发现的学习方法比教授的学习方法有用得多。很多同学确实创造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要选好时机,安排好时间,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对使用过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逐一分析比较,剔除已被证明无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符合学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对一些有创造性的、正确的方法进行整理后肯定。
从“复习”到“总结”,也是一个完整的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复习的基础上,一定要及时总结。只“复习”不“总结”无法逐渐形成结构良好的学习体系,零散的方法也无法实现有效的迁移。
复习-总结一般安排在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有时也可以以开方法交流会和“学法集锦”专栏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多向交流,既能督促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又能促进学生深入探索学习方法。
从“指出”到“尝试”,从“示范”到“模仿”,从“回顾”到“总结”,是掌握学习方法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指出-尝试,示范-模仿,回顾-总结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方法,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有时候可以互相渗透,互相配合。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005-11-10
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80%以上的内容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生活》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跨世纪一代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人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不落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为了培养开拓性和创造性人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家和教育家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事实证明,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学习初步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到了中学,你就会被打败,落后。
二,对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认识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进行传授、归纳和诊断,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灵活运用,逐步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学法指导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学习方法信息的一种反馈控制。
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学习方法改革相结合。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创造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将学习方法融入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合法化,注重纵向教学方法改革和横向学习方法改革的融合,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学法指导是充分发挥学生内在学习作用的有效措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信息,理解和消化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内部功能的充分发挥。总之,老师采取各种形式,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用嘴、用手、用脑,积极地学习、讨论。
三,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
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技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学习条件
具体要求是:一是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包括温度、光线、噪音、布局等。,应符合学习卫生标准;良好的人际环境意味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长关系、孩子关系的平等和谐。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个人学习条件,包括笔、墨、纸等学习用品,以及图书馆书籍、报刊、实验设备等学校学习条件,要求齐全、省时、方便。第三,学生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心健康。第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是互动的。
(二)优化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规划、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作业、系统总结等。要求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或省略,形成周期性的良性循环。同时,各个环节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必然会优化流程。
(三)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主要包括:一、形成自学的组织技能,如拟定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创造条件、总结等。第二,形成自学的信息技能,如查阅目录索引、使用工具书、使用信息技能硬件等。第三,形成自学的智力技能,如接收信息、合理记忆、理解教材、独立思考等。
四、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原则
学法指导原则是指指导者在实施学法指导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问题进行引导。这是学习法律最根本的原则。实施这一原则的要求如下: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思维水平低,注意广度短,学习能力差。所以引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典型事例多一些。注重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根据学生学习类型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1)优秀型:“双基”扎实,学风踏实,学习方法好,智力高,学习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2)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积极,学风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3)认真型:学习努力认真,但方法死板,能力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4)落后型:对学习没兴趣,不努力,基础差,没方法,能力弱,成绩差,处于一种“学习出轨”和“恶性循环”中。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指导方法和侧重点:对于第一类,着重帮助学生总结和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于第二类,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于第三类,主要解决方法的问题;对于第四类,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和具体方法的问题。
第三,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法指导一方面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从实际出发,鼓励条件好的学生珍惜优越条件,充分利用条件,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应该鼓励条件差的学生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前进。
(二)完整性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从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和训练。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重要性、学习特点、自身情况和条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把学习方法放在一个大背景下考虑,不能为了方法而学习方法。只有坚持整体性原则,指导才能更加有效、准确、持久。
(三)实用性原则
这个原则意味着在指导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仅仅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和说明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必须在讲解记忆方法的基础上做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4)渗透性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方法。大多数不恰当的学习方法都与教学过程有关,也是由教学过程引起的。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方法。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渗透的同时开设学习方法的专题指导课程。
五、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指导的范围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从方法论和方法上来阐述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如果你想成为学习的主人,你必须制定学习计划。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和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和权力分配。在学习上,既要有长远规划,也要有短期安排。长期规划是从整体上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阶段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一般一个学期为宜。近期的安排要具体到每周的日常学习,这周要完成什么任务,学习多少小时,重点学习什么,都要有详细明确的安排。每天晚上睡觉前,对当天所做的事情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看看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同时对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做详细的安排,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复习什么科目,看什么节目等。如果你每天花十分钟做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一定会受益匪浅。
有些同学知道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制定了很多计划,但总是不能执行,对学习帮助不大,反而失去了信心。为什么?主要原因是计划不合理,或者目标模糊,或者脱离实际,或者不够灵活,无法调整。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学生应该清楚以下几点:
(1)具体点。计划越具体,指导性越强。所以在设定目标和安排时间的时候,要力求具体。比如计划里规定的一个同学:“...这学期重点学数学和作文。作业独立完成后,每天做五道数学课外题,争取期中考和期末考95分以上。每天读一篇作文,记住五个好词好句,力争每篇作文75分以上。..... "应该说这样的任务和目标是比较明确和具体的。
(2)实事求是。避免对自己要求过高。有些同学急于求成,总想“吃成大胖子”。目标太高,时间安排太紧,导致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而不是指导行动,伤害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怀疑他们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3)留有余地。因为学习生活中有一些不可控因素,会影响计划的实施,所以好的计划总是留有余地,是灵活的。时间安排上不要太死板,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当然也不能留太多余地。过多会让你在执行计划时散漫,缺乏紧迫感。
(4)要及时调整。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调整是必要的。如果实践表明计划不切实际,或者近期有特殊任务要完成,计划就不得不修改。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划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应该适应他们。但是调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懒惰提供方便。
(二),指导学生科学地规划时间
时间有限,学海无涯。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除了制定合理的计划,我们还应该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这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同学认为,你每天上课,写作业,睡觉都无所谓。其实并不是。面对同样的时间,善于利用的人会有更多的收获。指导学生规划时间应注意几点: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握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时间要和心情、生理变化等因素一起考虑。同时,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心情平和时,学习效率高;情绪波动时,学习效率低。另外,在一天的循环中,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合理地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就能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时间。如果你早上用它来背外语,下午学习较轻的科目,晚上解决难题,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要把握好自己的生物节律,充分利用。
其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空档时间。中小学学习很忙。整天有说不完的书和习题要背,很多同学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挤时间的秘诀就是尽量减少时间单位,充分利用空档时间学习。有人做过这个计算。如果每天有半个小时的零星时间可用,一年就有180多个小时。如果每小时能读完10页,那一年就能读完1800页。而且,我们每天都要浪费半个多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时间统计表,记录每天做所有事情的时间。学生们会惊讶地发现,大量的时间不知不觉地消耗在无所事事中,既不学习也不娱乐,甚至休息。这些差距就成了人生的空白点。如何利用空档时间?方法多种多样。如果你口袋里放了一些英语单词卡,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边走边和同学讨论问题;等车的时候,回忆一下今天学了什么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成不了河。”善用间隙时间也可以大有用处。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知识,所以他们花更多的时间与书籍打交道。阅读是获取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习,尤其是阅读方法的指导。
具体的阅读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要求、范围、时间、步骤、方法。(2)指导学生根据阅读计划的要求选择阅读书籍。学生时间有限,要帮助他们选择合理的参考书目。古代学者提出读书有“四辨”,即“目治之书(可以读一遍),口治之书(不仅要读,还要背),心治之书(不仅要背,还要认真思考),手治之书(不仅要读,要背,还要记下要点)。所以,读书要有轻重缓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课本应该是“管理手的书”,重要参考书是“管理心的书”,休闲读物是“管理眼的书”。不同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方法。(3)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评论。在一本书里批注是爱书的表现,而不是浪费书。批注不仅可以保持头脑清晰,还有助于思考和记忆。批注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要点和重要内容下面划线;圈出关键词;在空白处写下各种评论、问题、回答、要点总结等等。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4)帮助学生控制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保持必要的学习内推力,调节学习情绪。(5)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使用。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科学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系统地考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方法。它直接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官或利用相应的仪器来感知被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
引导学生应用观察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到的东西是复杂的,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随意的观察获得知识。你要根据学习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观察它们。(2)选择观察对象时注意典型性。这样,你就可以用更少的精力获得确切的信息。(3)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不带个人偏见,这样观察到的数据才能真实可靠。(4)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观察前要拟定详细的观察提纲,制定观察标准,记录表格和速记符号。我们应该记录好被观察物体在不同时空活动领域的各种状态。(5)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本质化。不要满足于一些零散的数据或零碎的事实,而是要分析、比较、总结,才能得到更全面、更本质的认识。
(5)引导学生学会记忆。
学生所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只能靠记忆在头脑中巩固和维持。引导学生科学记忆,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记忆的自觉性,主动自觉记录。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有助于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正确率。要自觉主动地给自己提出学习记忆的任务,而不是临阵磨枪,考前突击。(2)正确使用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增强记忆力,事半功倍。避免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获取知识,重视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掌握符合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法、图形记忆法、歌曲公式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等。(3)掌握记忆遗忘规律,科学复习。
(6)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1)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知识的难点和重点,避免用力平均,克服肤浅的知识理解倾向。(2)善于多角度、多渠道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常规思维,试图用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举一反三,积极发展联想,进行综合归纳,力求融会贯通。
(七)、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讲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有序的衔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三个科学的学习步骤:(1)先预习再听课,使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活动更好地“准备”。(2)先复习再做作业,实现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达到有效的巩固和转化。(3)先思考再提问,让思维进入“愤怒”和“沮丧”的最佳境界,有利于加深知识。
(八)、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环境。
指导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创造有利的环境,如在墙上张贴学习计划或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清除书桌上让你分心的东西,比如杂志、偶像照片、收音机、随身听、零食等。一般情况下,不要躺在床上学习。另外,尽量在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因为这些地方通常有浓厚安静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第六,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听课的质量取决于你会不会听课,或者你是否擅长听课。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听课多年,但并不擅长听课,表现,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稳定,容易走神;还是根据兴趣选择性的听老师讲,四十
分分钟上课,听的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或者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只是被动地倾听,头脑中的思维“湖”很平静,激发不出思维的波澜。
我该怎么做才能够去上课,听好课?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听课很重要。
第一,要有积极的听课态度,也就是听课的最佳心理准备。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术兴趣听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堂听课当成知识的宝库。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每堂课上学到有用的知识。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稳定,注意力集中,思想一直保持活跃。
第二,课前预习,标注疑点。
预习:提前学习。上课前把下节课要讲的内容看一遍,能听懂的放下,听不懂的用笔标出,上课看老师怎么讲。这样讲课才有针对性。效果当然更好。如果很难保证你能集中注意力40分钟,那么你必须保证你能集中注意力在难点上。
多预习可以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不用说自己也能看懂社会。
现在的教育讲究素质培养。考试也是考你该不该知道,而不是考老师有没有说过。所以,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平时也要自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方面请记住两句话:①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和稳定,手脑并用。
什么是注意力?就是专注于某样东西的质量。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长时间看待和思考一个话题的能力。
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看着老师和书本,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思想紧紧跟随老师的引导。他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防备,听完之后还要在心里想想为什么,记在心里。
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力,坐直,振作起来,不要爬在桌子上,在手臂上放一个垫子,只是为想睡觉的想法准备一个枕头。古人强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一阵风,有道理。
为了加深印象,在课堂上,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写,用脑子想,用嘴巴说。当你调动这个器官四面八方进入活动的时候,想要开小差的念头自然就进不来干扰你了!就连几个不守纪律的学生也听不见。这种状态多好啊!这就是专注。
第四,勤学多问。听课的时候要多动脑,学会思考,和老师进行思想对话,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的线索,注意老师是如何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上要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的时候,绝不放过任何疑点,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的地方。课后要多思考多提问,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问课本,问参考书,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数,绝不给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
第五,学会做课堂笔记。你想在课堂上做笔记吗?最好做笔记。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有助于集中和稳定注意力。关键是要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同学试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性,过多考虑笔记的形式,会影响上课;有些同学课后不整理、不翻看笔记,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