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如何走出去?中汽中心专家吴松泉给出了六点建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吴松泉?
海外市场的政策法规是所有汽车出口企业必须研究和面对的问题,是实现汽车出口的重要前提,涉及内容广泛。吴松泉结合最新形势,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汽车出口的最新情况,分享了五个关键方面:
一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FTA快速扩张,汽车贸易区域化趋势
国际经贸规则是深深影响海外市场、中国和世界的政策法规,更值得关注和重视。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背景下,FTA数量迅速扩大,主要经济体签署了很多FTA,导致汽车产品贸易区域化趋势。区域贸易协定内的贸易增长迅速,例如,在欧盟内部、东盟内部、北美三国之间等等。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有几个趋势:
1.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仍是主流,但很多国家也在搞贸易保护主义,比如美国特朗普政府,很多国家或明或暗地搞了很多不符合规则的进口限制。
2.大幅削减关税、非关税措施和产业补贴,逐步实现“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减少价格扭曲。
3.将规则和措施从“边界”转移到“边界内”。所谓边境,就是以前的商品、服务、投资等在跨越边境时的措施,在这里比较集中。未来会更多体现在边界上,进来后的一些措施会涉及到广泛的内容。
4.随着4的改革。WTO多边贸易体制、RTA和FTA成为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力量。
5.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和个人信息保护。发达国家主导的许多贸易协定也体现了数字贸易。
6.竞争中立原则很重要,强调公平竞争。任何企业都不能因为所有权而影响自己的竞争地位,但核心是所有权的中立性。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竞争中立,竞争中立原则更多的是针对国有企业和政府指定为垄断的企业。竞争中立在2019国务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明确规定。
RTA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实现更高程度的自由化。
RTA的主要形式是FTA,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际规则重构的主导力量。世界上有上百个RTA,中国也签了很多。RTA或FTA深刻影响出口政策环境和出口企业海外政策环境,如美墨加协定。汽车相关条款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地区价值比例要求、钢铝产品当地采购要求以及劳动力价值在65,438+06美元以上的价值部件比例要求。通过美墨协议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推动汽车业回归的目的更加明显。如果美国本土企业多在当地采购,也会对中国的零配件出口产生影响。
中国现在谈了很多自贸协定,已经签了17,还有几个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RCEP。李克强总理表示,他将争取在今年签署这些协议,这有望为汽车出口企业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
FTA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问题是降低关税。东盟通过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有效推动了东盟10国汽车产品关税发展。虽然有些地区关税相对较高,但也有很多地区实现了零关税。
在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澳大利亚是一个百万美元的市场。加上智利和秘鲁,这三个国家已经实现了中国汽车所有产品的零关税。
从世界各国汽车关税对比来看,中国乘用车现在是15%,其他国家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税率受WTO约束,与实际税率不同。比如中国的约束税率是25%,而不是现在的15%。中国的关税水平在所有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发达国家,低于主要发展中国家。WTO约束税率可以理解为根据规则规定的最高税率。
相对于中美欧日,中国的汽车关税还是比较高的。与巴西、印度相比,相对较低。需要强调的是WTO约束税率,而不是目前的实际税率。巴西乘用车35%,也比较高。印度目前的税率可能远远超过60%,大概是125%。我们将通过提高关税来促进其本地化。
关税其实有很多种。中国的关税分为最惠国关税税率、协定关税税率、普通关税税率、优惠关税税率等等,所以通常来说,中国的出口都是适用于WTO成员的最惠国关税税率,而FTA适用于协定关税税率。?
因此,国际经贸规则,尤其是FTA协议,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影响很大。国外很多FTA内部汽车产品都是零关税,比如北美三国和东盟。这样,中国企业可以在东盟投资办厂,只要符合东盟的原产地规则,就可以在东盟十国之间实现零关税进出口。
第二,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和加拿大加征关税和投资限制,影响了中国对美投资和汽车产品出口。
吴松泉表示,这是近年来影响中国汽车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首先是资费问题。
迄今为止,美国仍对中国整车和大部分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2019年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大幅下降23%。在此之前,美国是我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汽车出口也有所下降,主要是通用汽车和沃尔沃等少数公司。除了征收关税,美国还加强了对汽车工业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审查。一些欧洲国家也在采取类似措施,尤其是美国。
此外,美国还实行出口管制,涉及安全的关键商品和服务必须获得商务部许可。这将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投资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很多企业也在想办法通过海外工厂向美国出口。
三。主要国家加强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世界主要国家都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包括市场推广。汽车企业要出口就要研究国外的政策法规。
新能源汽车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量比较大,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方面是走在前列的。他们不仅有战略规划文件,有的甚至提到了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明确时间表。他们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各种补贴和优惠,也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也在收紧,这也促进了车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就欧美日而言,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很多财税和补贴政策。比如德国的政策很强,德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最高是每辆6000欧元。德国的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去年开始引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此外,还有税收优惠、基础设施、融资、收费优惠政策、交通权等。比如英国设立的低排放区政策,罚款额度和力度都非常大,欧洲其他国家和城市也有类似的规定。
吴松泉认为,这样的措施对新能源汽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各地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时,也可以借鉴欧洲建立低排放区甚至零排放区的模式。发达国家在引导战略措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方面。
另一方面,主要发展中国家也出台了很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比如印度的政策很明确,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措施,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推进。他们也有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明确的政策目标,给予财税补贴和优惠政策。而且我们也在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产化,推动节能减排方面的法规升级。
还有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其长期政策是低价绿色汽车计划。现在它仍在实施LCGC计划,对符合条件的车辆给予税收优惠,促进本地化生产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并收紧排放法规。作为亚洲非常重要的汽车出口国,泰国几乎一半的汽车用于出口,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皮卡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电动汽车的政策,比如对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进行税收优惠,鼓励对电动汽车的投资。
4.主要发展中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汽车产业投资,发展汽车制造业,建立汽车产业链。
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俄罗斯对国产化率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有专门的投资合同,对一定的投资规模给予税收优惠,力度比较大。因此,长城汽车斥巨资在俄罗斯设立生产基地。
印度也出台了雄心勃勃的汽车产业政策。为了使印度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R&D和制造中心,非常高的整车进口关税有利于促进本地化生产。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印度采取了很多政策,包括取消股比限制,为出口提供一些优惠和税收减免等。
巴西、越南、菲律宾等国家都有一些明确的政策规划,提出了国产化率目标和市场份额目标。
应该说,这些国家通过本地化的硬性要求和规定,以及政策的要求,是不符合WTO规则的。然而,这些国家仍然在这样做,当然其中一些国家正在调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就要适应别人的要求。
动词 (verb的缩写)车辆准入制度,日益严格的技术法规和认证模式分为型式认可和自行认证。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首先面临的是认证问题。主要国家对汽车产品进口都有认证要求。当然对进口车有要求,对国产车也是一样的要求。
车辆认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不断收紧技术法规的要求,包括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此外,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不断完善标准和法规也非常明显。
在车辆认证体系方面,国际上基本上有两种,一种叫型式认可,一种叫自证。型式认证最典型的国家是欧盟。其实中国和日本也是这种模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型式认证的模式。据我们所知,欧盟、中国、日本、南美、东亚(不包括韩国)、南亚甚至非洲基本都是。基本特征是事前审查,政府认证,技术服务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在最新的858法规中,欧盟也对型式认证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要求建立市场监管机构。审批机关出证后,市场监管机关也会加强事后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证。自证主要是讲安全。在美国汽车认证体系中,安全由交通部管理,环保由环保局管理。前者是典型的自证,后者应该说是型式认可。在全世界的安全方面,只有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实行了自我认证。韩国之前也是型式认可,后来改为自证。
自认证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产品上市前政府不检查合规性,企业检测符合要求后可以直接销售。但是政府的事中事后监管非常严格。这样如果企业的产品不合规,责任会更明确。
事实上,型式认证的过程在所有国家都是相似的。说到准入制度,就要提到1958协议,其实就是认证结果互认。大约有57个国家加入了1958协议,包括欧盟和东亚的几个国家,但中国还没有加入。因此,1958协议值得研究分析。
第六,一些建议。
1.基于国外政策法规的环境和趋势,在当前形势下,尤其是这两天,论坛也充分讨论了汽车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汽车行业正处于大调整、大洗牌、大转型的阶段。现阶段,中国企业首先要做好国内市场,还要考虑海外市场。我们必须研究重视国际化的战略。国际化一定要有战略,一定要有战略的思考和定位。在选择海外目标市场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能面面俱到。因为汽车产品是复杂产品,对服务和质量要求很高,世界各地的市场需求差异很大,政策法规也有很大差异。
2.要高度重视海外市场的研究,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包括车辆监管的制度。无论每个国家采用直接产品出口还是海外投资。FTA中部分国家对整车进口征收高关税,而对零部件进口征收较低甚至零关税,因此采用当地组装生产的模式更为有利。其实是采用直接出口还是本地生产,影响因素很多,要综合考虑。
3.国际规则与汽车出口高度相关,也影响未来汽车产品出口的环境,包括投资环境。因此,要重视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包括对FTA这一关键出口市场的研究,充分利用FTA带来的有利贸易安排,同时规避风险。因为FTA不仅仅是货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甚至投资,涉及很多方面,都是综合性的。
4.非常重视美国政策的走向。毕竟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最大市场。应该研究如何规避风险,比如利用海外工厂出口到美国。自今年爆发以来,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如何保证供应链安全,前段时间国外疫情严重的时候,国内企业压力很大,也影响了出口。
5.认真研究制定海外市场投资策略。从国际企业的海外战略路径来看,所有产品一开始都是直接出口,逐步实现海外投资和当地生产。海外投资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当地的投资环境,尤其是产业链,FTA因素,当地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包括当地的外资政策。如果投资东盟,现在的供应链问题还是会有很大影响。建议在东盟投资的中国企业能否在供应链上团结享受合作,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海外整车投资意味着供应链也要走出去。
6、认证时,自我认证应与技术服务机构合作。技术服务机构在型式认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欧盟一些著名的技术服务机构在中国都有分支机构,国内很多检测机构也和国外机构有合作。所以在产品认证上,要非常重视与汽车美容机构的合作,不仅提供咨询,还提供检测认证服务。中汽中心检验认证处与国外技术服务机构合作,为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申请车辆认证提供服务。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