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中国加入WTO到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走过了有喜有忧的历程。过去,纺织品配额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影响很大。随着中国加入WTO和ATC协议的实施,它将不再成为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将是以产品质量环境指标为代表的“绿色壁垒”。事实上,绿色消费的国际趋势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随着绿色和生态的理念逐渐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生态要求将很快成为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有近65,438+00年,但已日益全球化,并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其中最严格的是国际环保组织制定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需要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包括纽扣、拉链)都通过相关检验和认证。国际社会制定了150或60个环境和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法规。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阻止外国特别是环保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对本国市场形成巨大的保护网,是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最困难的贸易障碍之一。

在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竞争中必须遵循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秩序。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和制定规则的便利,迫使发展中国家退出现有的国际市场。或者高价购买他们的产品或技术,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对外发展。因此,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何突破这一“拦路虎”,继续保持纺织大国的地位,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本文讨论了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并就如何克服绿色壁垒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章绿色壁垒概述

绿色壁垒或环境贸易壁垒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本章的主要目的是描述绿色壁垒的概念、产生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绿色壁垒的概念和特征

1.1.1绿色壁垒的概念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一般来说,绿色壁垒应该是进出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保措施、法规和标准,是对进出口产生影响的贸易技术壁垒。

绿色壁垒是一种可以克服的壁垒,可以通过其对市场和产品生产的影响来消除。因此,绿色壁垒是一种软贸易壁垒措施。绿色壁垒也是一种中性壁垒。正常的绿色壁垒是指合理合法地采取贸易措施,真正保护环境。非正常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以保护环境为名实现贸易保护的措施。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本国先进的环保技术出发,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中“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类和环境”的条款,在对外贸易领域公布相对严格的环保法律、标准、环境标志及其认证制度,并有意将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进口限制,形成强大的绿色保护网,阻碍和限制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入。

1.1.2绿色壁垒的特征

绿色壁垒的实施者,无论其真实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客观上由于其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国外一些出口商的产品因不能满足其要求而被拒绝。与过去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绿色壁垒的相关性

在发达国家中,环保技术水平较为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也制定了相同的环境标准、检验方法,使用统一的环境标志,因此其贸易中很少因环境问题引发纠纷,基本不存在绿色壁垒。

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并不相同。在发展中国家,环保行动起步较晚,环保技术相对落后,对产品的环保要求相对宽松。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不仅严格苛刻,而且产品的检验程序也很复杂。此外,各种环保标准不断变化,产品出口厂商难以适应。如此复杂的环保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进口产品同样的环境标准或要求,在一些国家之间不形成壁垒,而在另一些国家之间形成壁垒,这就是绿色壁垒的相对性。

(2)绿色壁垒的时效性

绿色壁垒的时效性意味着它只能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即其实施者不能将不符合其环保要求的产品永久挡在国门之外。比如某一年,由于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对环保措施的要求,其产品被拒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措施,产品的环保标准等技术指标必然会得到提高。当其符合进口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时,进口国对出口国原有的绿色壁垒将不复存在,因此针对某一产品实施的绿色壁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绿色壁垒的隐蔽性

实施绿色壁垒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动植物的安全;二是保护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商品或其他贸易方式的冲击。即使是第二个目的,绿色壁垒的实施者通常也声称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或者是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安全。这种打着环保的幌子转移人们注意力的做法,使得绿色壁垒极具隐蔽性。

(4)绿色壁垒的拉动

严格的环境标准和要求是绿色壁垒的主要内涵。要突破壁垒,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清洁生产等一系列措施,有时还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重新整合经济发展。

绿色壁垒最根本的特征是在贸易中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导致一些达不到进口国要求的产品被拒绝。这一环保措施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增加了新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

1.2绿色壁垒的出现

绿色壁垒的出现是国际环保需求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以下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2.1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国际上新的焦点。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是环境恶化,尤其是自由贸易,被视为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律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然而,这些环保措施很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用作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客观上阻碍了贸易。

1 . 2 . 2 GATT和WTO中的相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

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尚未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随着环保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的拥抱意识逐渐提高。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草了“工业污染控制与国际贸易”的研究报告。第一次讨论了贸易和环境问题。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GATT成立了“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加剧,一些国家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和保护国内市场,利用国内环境法律或措施作为保护手段。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关系,并签署了一系列多边协议。这些协议基本上都是原则性的规定。

1.2.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经济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许多矛盾,随着各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这些矛盾越来越尖锐。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很难统一环保标准。发达国家利用这些因经济水平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对其进行污染。另一方面,又竭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联系起来,将环境问题视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其经济发展,以维持其在国际多边经贸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的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的“环境条款”来歧视甚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推广的做法,导致了绿色壁垒的迅速发展。

1.3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绿色壁垒本身就是国际贸易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因此,它肯定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1.3.1绿色壁垒覆盖面广,壁垒种类繁多。

从产品来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还包括所有的中间产品和成品。产品的加工水平和技术水平越高,制约和影响就越明显。从流程上看,涵盖了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经从有形商品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绿色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涉及法律、法令、法规、要求、程序、强制或自愿措施等等。

1.3.2绿色壁垒冲击力惊人,扩散效应大。

一般来说,绿色壁垒措施一旦影响到贸易,其程度甚至比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还要惊人。很多措施都是直接严格限制甚至直接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多个国家甚至全世界。例如,1996年6月65438日至4月1日,德国正式禁止进口用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和纺织品。违反这一法律将被视为犯罪,将受到严厉惩罚。如果在市场上随机抽样发现产品含有禁用偶氮染料,产品将被烧毁,进口商和制造商都将受到惩罚。自德国颁布禁令以来,许多国家,如荷兰、丹麦、瑞典和法国也纷纷效仿,颁布或正在制定关于偶氮染料的立法。

1.3.3绿色壁垒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

由于难以界定合法性和隐蔽歧视,绿色壁垒很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随着关税税率的不断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不断拆除,各种绿色壁垒正在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逐渐取代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的新的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1.3.4绿色壁垒争议很大。

由于绿色壁垒涉及面广,有些非常复杂,其隐蔽性和合法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来,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很难形成统一的评判标准,结果也很难相互协调,容易引起争议。目前,绿色已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一般的商品贸易战正逐渐被绿色壁垒战所取代。

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一直以不断变化的形式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今天,世界经济正处于全球化进程中,自由贸易已成为各国政府的知识。继续公开使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必将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和报复。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需要寻求一种更加隐蔽、合理和灵活的手段。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发达国家在贸易领域对进口商品设定具体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以环保的形式限制甚至禁止外国商品进口,既保护了国内市场,又以环保领袖自居。

第二章对华绿色壁垒的国际发展

当前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不断影响着国际贸易。从国际上看,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环境保护公约、各国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检验检疫要求、包装和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措施、生产加工方法等。在这里,我们将了解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壁垒及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1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壁垒”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以环保的名义实施贸易保护,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此类壁垒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壁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他们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些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的。这种看似公平实则不平等的环境技术标准,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除在外。

1.1.2绿色环保标志

它是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说明该产品不仅在质量上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为了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必须申请并获得“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严格控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它就像一道屏障。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很难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甚至受到很大冲击。据中国外经贸部估计,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环境标志将影响中国40亿美元的出口[1]。

1.1.3绿色包装系统

绿色包装是指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使用后易于回收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些“绿色包装”法律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使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成为可能。他们限制进口的借口是来自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包装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这导致了不断的贸易摩擦。

1.1.4绿色卫生检疫体系

海关的卫生检疫制度一直存在。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建议采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动植物的健康[2]。然而,发达国家经常将此作为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由于生产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达不到标准,其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1.2中国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现状及环保建设

1.2.1中国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纺织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7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以年均13.7%的速度发展。2002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超过13.7%。

下面我们从对美纺织品出口的统计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大国地位。

据美国海关统计,2005年6月5438+10-2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总额达33.62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7.87%,占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24.00%,位居第一;进口量为2418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53.77%,进口量也位居第一。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服装为23.07亿美元,较去年增长88.02%,占美国服装进口总额的21.25%,位居第一,进口额为819万平方米,较去年有所增长。排名第一。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6543.8+0.5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6.02%,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的33.47%,位居第一;进口量为654.38+0.600亿平方米,较去年增长36.09%,位居第一。

2005年6月5438日至3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目录

产品

2003年

2004年

2004年1月

2005年1月

与去年相比(%)

总MFA

11608.828

14558.114

2971.368

4769.735

60.52

1

服装MFA

7257.594

8927.983

1818.855

3263.776

79.44

2

非服装制造业

4351.234

5630.13

1152.514

1505.959

30.67

11

13.29

23.584

4.158

8.865

113.2

12

纤维织物

454.03

552.045

124.06

166.776

34.43

14

化妆/ Mis

3883.914

5054.5

1024.295

1330.318

29.88

30

棉花产品

3794.258

4366.905

993.018

2063.314

107.78

31

棉质服装

2395.143

2754.907

595.51

1547.651

159.89

32

帆布床不明显

1399.115

1611.998

397.508

515.662

29.72

40

羊毛制品

507.641

550.374

58.217

95.429

63.92

41

羊毛服装

311.775

370.32

20.15

51.059

153.39

四十二个

羊毛非表观

195.866

180.054

38.067

44.37

16.56

以上数据和表格来源:CCCT.MOFCM.GOV.CN服装纺织频道

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包括服装行业)的国际依存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加工贸易,实际国际依存度在30%以上,而服装行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据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产量将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将有3.6万人失业[4]。

1.2.2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的环保问题

因此,中国的纺织业举足轻重,但就中国庞大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环保建设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

据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驻华代表处TES-TEX瑞士纺织品验证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06年6月30日5438+0,该公司上海办事处在中国签发证书约180份。在这180的证书中,有相当比例是外贸出口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5]。而纺织行业的上游企业,却很少有印染厂商和辅料供应商积极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在全国7万多家服装企业中,仅有知名品牌“杉杉”、“波司登”、“铜牛”等18家企业的24种产品获得绿色认证。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反映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席卷全球的绿色消费浪潮并不敏感,对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理念还在原地踏步。

(2)环境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差距较大,尤其是对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实验室2006年10月5438日至10月10日受理的321批次出口纺织品服装中,有* * 201批次产品因国外要求高于中国国家标准而被退回。

(3)环保技术和措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纺织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的处理都没有考虑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印染行业的设备和工艺落后,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入世后,虽然困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多年的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正在逐步消除,但支撑中国纺织强国的劳动力优势将被削弱。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严格的标准设置了一系列绿色壁垒来限制产品的进口。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该重新认识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如何在劳动力优势减弱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纺织大国的出口优势。

未来,“绿色壁垒”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消费浪潮将对中国服装业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1.3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出口额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外贸出口产品之首。据海关统计,199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455.7亿美元,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5%,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仅次于机电产品[7]。纺织品出口为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香港、美国、欧盟和韩国,占中国纺织品出口的75%以上。由于香港主要从事转口贸易,欧美和日本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大买家。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和日本的主要贸易壁垒之一是绿色壁垒。

1.3.1绿色壁垒呈现出向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快速蔓延的趋势。

绿色壁垒在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无害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各国调整贸易关系、保护自身利益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纷纷构筑绿色壁垒。因此,绿色壁垒在世界主要纺织服装进口地区蔓延的趋势将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全面影响。

1.3.2较高的国际依存度使得中国纺织业面临较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服装出口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2/3以上,中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以上[4]。因此,在绿色壁垒的挑战面前稍有闪失,就会对中国纺织行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使中国服装行业承受过大的国际市场风险压力,对相关行业的连锁反应会相当严重。

1.3.3绿色壁垒推动形成竞争新格局。

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日益增长,使得欧美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对于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传统纺织服装出口国来说,也感受到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因此,设置各种绿色壁垒不仅成为主要纺织服装进口国减轻国内压力、减少进口冲击、保护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而且还会对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产生很大的影响,迫使它们在如何打破这些壁垒上付出更大的努力,以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竞争格局的调整已成为必然,这对中国纺织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如此难得的机遇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应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1.3.4绿色壁垒挑战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

就我国绝大多数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而言,无论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产品开发能力,还是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绿色壁垒的出现将在观念、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如果能及时更新观念,随时掌握最新信息,在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就有可能突破绿色壁垒,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一味被动地面对绿色壁垒,不从根本上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面前被打败。因此,可以预见,绿色壁垒的出现,必将从一个侧面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以保护人类和环境为由实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贸易摩擦的一大特点。

第三章案例研究——欧盟成员国的“绿色壁垒”

中国纺织服装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由于欧盟是中国纺织业的重要出口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出口潜力,我们将以欧盟市场为例,探讨其“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在这里,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主要是基于其环境标准。

1.1欧盟成员国纺织品环境标准和要求

纺织行业作为一个高污染行业,由于涉及印染、整理等环节的污染问题,以及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目前最严格的是国际环保组织制定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要求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包括纽扣和拉链)都要通过相关检测和认证,对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

纺织环境和主要污染源要求1.1

一般认为,纺织品和服装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害物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5]:

1、甲醛、荧光增白剂、柔顺剂(可产生过敏反应);

2.杀虫剂、防腐剂和杀真菌剂,如五氯苯酚,残留在棉花和羊毛纤维上;

3.纺织品上的重金属残留;

4.残留在化纤中的偶氮染料单体、甲醛和卤化物载体;

5.棉花种植期间喷洒的农药和施用的化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机构,特别是欧盟国家,以不同方式发布了许多纺织服装产品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对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限量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一些纺织环保标准和要求是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法规。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商品货物法》第二修正案,德国颁布于1994。

资料来源:绿色壁垒和国际贸易

这一政策的出台立即引起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关注。无论他们的诉求是真的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还是以环保为借口,维护自身利益,为他们的染料等行业带来活力,我们都必须重视,深入研究。

1.1.2纺织品生态标签标准

目前,除了强制性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外,不同国家和机构发布的纺织品环境标志认证标准作为一种自愿性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在纺织品的环境标签中,欧盟成员国颁布了最多、最严格的标准。其中一些纺织品的环保标签是由政府颁发的。比如欧洲体育委员会1996颁布了t恤和床单的环保标签认证标准,还有的是由纺织品认证机构发布的,比如OekoTex standard 100,Toxproof等。这些环境标志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1) ISO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14000系列标准对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和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了审查,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价,使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ISO14000的目的是激励企业自觉采取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措施,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ISO14000是一个自愿标准。目前,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正在逐步开始。通过ISO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ISO可能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但另一方面,通过ISO14000可以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护照。

欧盟

德国

荷兰

瑞典

生长

种类

五氯苯酚及其

盐和脂类

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化合物

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脂类

五氯苯酚及其

盐和脂类

标记

精确的

最大值为0.1%(重量),相当于1000ppm的浓度。

最大值为5mg/kg,即浓度为5ppm。

最大值为5mg/kg,即浓度为5ppm。

0.1%(重量)的最大值相当于1000ppm的浓度。

法规

来源

76/769/ EU * * *,关于严格限制使用和销售某些危险物质和制剂的法令,1976 7月27日。

1993 65438+10月14化学品清单,第一部分,第1720-1733页。

关于五氯苯酚的法律